知名建筑師李虎在講座現場。 唐李嬡莎 攝
“城市·設計·未來——一場關於城市的對話”講座現場,李虎(左二)對話重慶業內精英。 唐李嬡莎 攝
李虎主講的講座座無虛席。 唐李嬡莎 攝
中新網重慶10月28日電 (唐李嬡莎)“設計應該要試圖引領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標准,去發現真正和這個時代有所呼應的建筑與城市,這樣也算是給歷史留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28日,中新網記者獨家專訪著名青年建筑師李虎,隨他走進“城市造夢師”的小天地。
李虎,OPEN建筑事務所創始合伙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建筑中心/Studio-X負責人。2014年,他應邀成為第14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館參展建筑師,並榮獲“GQ年度人物”之年度建筑師。其代表作有北京當代MOMA、上海西岸油罐藝術中心、深圳萬科中心、南京四方美術館、秦皇島·歌華營地體驗中心、北京四中房山校區等優秀建筑。
李虎表示,建筑具有改變人們及其生活方式、重構人造與自然之平衡的力量。他致力於做好每座城市的片段,用設計打動城市中的每一位居民。
城市都是垂直的 霧中的重慶也迷人
“一個好的城市,應該是將水平與垂直空間都處理得很好,即便是在高層也有空間感。”李虎稱,建筑不是一個簡單平面概念,強調城市都應是垂直的,個人更關心的是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和水平建筑的垂直性,以及垂直建筑的水平性,這是一種互補、平衡的關系。
李虎就重慶獨特的山城地貌淺談了其多面化的垂直性,“我對重慶作為一個獨特的山城都市特征早有耳聞,並加之自己潛意識的電影想像,在降落重慶之前,腦海裡不斷浮現出重慶的那種激動人心的‘未來都市’場景。這次在霧中看到的重慶也很迷人,乘坐輕軌在江邊的城市穿行的感覺很難忘,”說到這裡,李虎卻話鋒一轉,“但和我所想像的有一些落差,也許差異在於新城建筑之間的關系仍然很弱,大部分新建筑各自獨立,無論從動線上還是空間上都沒有什麼關系。”李虎雖未看到重慶存留的歷史老城部分,但他猜想,那種幾百年來沉澱下來的城市空間裡建筑相互之間會有更多的有機聯系。
電影、旅行如影隨形 建筑設計的人文關懷不滅
對於李虎而言,“電影人”也是一個瘋狂的建筑設計大師。“在我們的建筑設計過程中,經常是從內到外,人在空間之間的運動暗示著空間之間的關系,這樣去想像設計,會潛意識進入到一種‘導演’和‘編劇’狀態。建筑師就是建筑創作的導演。”李虎在美國讀研期間選修過很多與電影有關的課程,他對電影大師希區柯克的場景草圖十分喜愛。在他看來,從細節到系統范圍之內的設計都需要融入對“人性”的關懷,這好比導演隨著人物際遇的變化而構建出相應的情景空間,二者如出一轍。
旅行是啟發李虎探索建筑設計的另一扇窗。“旅行是很重要的一種體驗,能夠親身去品味另外一個城市裡的風土人情、市井生活,或者漫步在一棟偉大的建筑裡去觸摸裡面動人的細節,變化的光線,這種旅行對於我異常忙碌的工作來說是一種奢侈,但又是不能不做的一件事情。”李虎稱,影響著他建筑理念的事情很多,包括讀書、旅行及日常生活瑣事,是一個長時間的無數細節的積累。
“設計反映了建筑師的內心,反過來建筑作品是一個建筑師表達內心的方式。也恰恰因為幾乎沒有兩個人會一樣,所以世界上的建筑也會如此千姿百態。”面對當今大多數城市規劃中部分同質化的建筑設計,李虎在訪談最后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即當設計師身在盲從與文化不自信的時代,更應要試圖引領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標准,去發現真正和時代有所呼應的建筑與城市,積極參與城市公共空間中從宏觀到細節的設計,這樣也算是給歷史留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