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青年文化論壇) 

"為你讀詩"等微信公眾號走紅 詩歌開始"流行"了嗎

2014年11月25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隨著“讀首詩再睡覺”“為你讀詩”“詩歌是一束光”“第一朗讀者”等一批詩歌微信公眾號的走紅,人們最直觀的感受是,詩歌好像正在從圈子裡的創作和閱讀走進普通人的生活,“詩人的詩”借助不斷攀升的粉絲數和訂閱數,似乎正在變為“大眾的詩”。本期“青年文化論壇”即以此為話題,兩篇文章從兩種角度共同關注新媒體時代詩歌的傳播與接受。  

  詩歌的閱讀時代正在降臨

  霍俊明

  以往精英的、學院的、知識化的“詩人之詩”,現在只是自媒體平台詩歌傳播的一部分,而類似於朗誦詩、愛情詩的浪漫主義色彩鮮明、抒情性強的詩歌則在更大程度上被大眾廣泛轉發與閱讀,尤其是那些抒寫親情、友情、愛情的詩歌,更容易迅速傳播開來

  “詩人的詩”和“大眾的詩”這種劃分雖不甚准確,但的確從一個側面揭示了漢語新詩自發軔以來諸多未解的難題。今天,隨著微信等移動終端的詩歌平台與大眾之間越來越迅速、及時、開放、自由的“信息數據共享”與“交互性對話”,重提“詩人的詩”與“大眾的詩”的關系問題,一定程度上也能幫助我們理性認識和反思當下的詩歌生態。

  從“詩人的詩”及其場域來看,我們現在一方面有的是“繁榮”而喧囂的詩歌現場——詩集(包括各種民間出版物)、詩選、詩歌類報刊的出版,詩歌朗誦會、大型詩歌節、小團體沙龍、跨界詩歌的公益活動以及採風、研討、頒獎等形形色色活動的頻繁舉辦,另一方面卻是詩歌刊物的銷量不斷走低,大眾對詩歌的“圈子化”“精英化”“小眾化”“自我窄化”的諸多不滿以及“詩歌正在離我們遠去”的質疑之聲猶在耳邊。不僅是紙媒傳播,之前以詩歌網站、詩歌博客為媒介的電子化傳播大多也仍局限於詩人和專業讀者內部。以至於有人在問,孔子倡導的“不學詩,無以言”的詩教傳統,今天何以傳承?還有人在問,新詩產生100年了,為什麼想找到一本屬於孩子的詩集依然那麼困難?新詩創作和閱讀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普通人的文化生活?

  微信、微博等自媒體空間的詩歌傳播給出了一些出乎詩人意料的答案。一個明顯的現象是,現在訂閱量比較大的詩歌微信公眾號,其制作者並非都是專業的詩人和詩歌從業者(比如詩歌報刊編輯、出版人、詩歌評論家、大學的文學教授),而更多是由普通人來參與完成的,他們在以最大的自由度理解和接受詩歌。這種自由度不僅體現為篩選范圍的擴大(古今中外應有盡有),還尤其體現為對詩歌美學理解的多元。可以說,因為掙脫了美學上、思想上和文學史意義上的條條框框,普通人忠實於自己的閱讀感受,用訂閱和轉發來“投票”,選出了那些最能接通他們情感的詩作。

  比如,現代詩因為受到經驗、智性、深度和戲劇化敘事的影響,已經更多體現出適合“思考”的特征,訴諸公眾直接感官的抒情詩、朗誦詩正在大面積萎縮。這其實也是詩歌大眾傳播的障礙之一。而現在,自媒體傳播卻使得以往精英的、學院的、知識化的“詩人之詩”只是作為微信平台詩歌傳播的一個部分,類似於朗誦詩、愛情詩的浪漫主義色彩鮮明、抒情性強的詩歌則在更大程度上被大眾廣泛地轉發與閱讀,比如泰戈爾、聶魯達、倉央嘉措、徐志摩、余光中、席慕蓉、舒婷、海子等人的詩作。尤其是那些抒寫親情、友情、愛情的詩歌,顯然更容易迅速傳播開來。

  在接受方式與閱讀條件上,較之傳統的紙媒傳播,微信等移動終端也顯然更貼合詩歌的本質,無需正襟危坐地潛心研讀,而是一種直接有效的“心領神會”。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方式和技術的進步共同推動著“讀屏時代”的到來,在這樣一個時代,人們已經很難擠出長時間段來閱讀長篇小說那樣的大部頭,而詩歌這種抒情短制恰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低頭族、刷屏族們以最直接、最強烈的感受和共鳴。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屬於詩歌的閱讀時代正在降臨。匆促、煩悶的快節奏生活需要詩意來調節,詩歌無限凝縮的文字和無限敞開的意境剛好發揮了以前所發揮不到的功能。正如微信公眾號“為你讀詩”所倡導的,以詩歌吟讀的方式,將我們的情感以浪漫的、柔軟的、古典的方式向我們的愛人、親友甚至是自己來表達,“與其說是讀詩,不如說在這功利的、浮躁的社會中,以‘詩歌’為切入點,倡導詩意的生活”。

  當然,看起來無限自由和開放的以個體為主導的自媒體,很容易出現信息的泛濫和失衡,微信平台的詩歌傳播也面臨著一個風險,那就是由於缺乏必要的篩選、編輯機制,變成良莠不齊、泥沙俱下的詩歌大展覽,甚至有的微信平台為了迎合眼球經濟將那些與詩歌內容無關的暴露的色情圖片和視頻作為招牌。這帶來的結果不是讓人們離詩歌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詩歌的親和力和它在一定范圍內的獨立性和純粹性並不矛盾,它在受歡迎甚至在“流行”的過程中,應始終保持來自日常卻又高雅的詩意,對詩歌的閱讀不能完全置於功利性的目的之上。我們當然需要通過自媒體的平台走近詩歌,用詩意滋養更多人的內心﹔與此同時,我們必須防止那些浮躁、功利、唯粉絲和閱讀量為旨歸的不良傳播心態,營造一個健康的詩歌傳播環境,讓更多的人讀到更多的好詩,也讓“詩人的詩”和“大眾的詩”相互補充,彼此打開。

  作者簡介

  霍俊明,詩人,著有《尷尬的一代:中國70后先鋒詩歌》。

       

  “有感而發”的抒情本質不變

  劉 波

  熱鬧的自媒體傳播之下,不變的是詩歌創作和閱讀“有感而發”的抒情本質。有藝術追求的詩人仍需保持從容的格調和寫作的尊嚴,沉下來寫入心之詩,寫人生之詩,唯有如此,大眾才會從中捕捉到自己所鐘情的詩意瞬間

  詩歌是最精煉有力的語言創造,被稱為“文學皇冠上的明珠”,這說明詩歌寫作對詩人來說是有難度的,而詩歌接受也要求讀者具有一定的素養。任何一首詩首先必須是“詩人的詩”,即先要打動詩人自己,才談得上感動他人。而一首“詩人的詩”能否成為“大眾的詩”,可能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創作問題,即詩人的寫作水准是否經得起檢驗,作品能否經典化﹔二是傳播問題,即詩歌能否順利被大眾閱讀,並得到他們的認同、理解和傳誦。當然,歸根結底,“詩人的詩”與“大眾的詩”的契合點還是“為人生的寫作”,隻有生命的情感互通,才能實現詩人與大眾的心靈交匯,才能引發創作和閱讀的共鳴。

  相比於其它文體,詩歌更徹底地轉向了網絡生存。從最初的論壇、博客,到如今的微博、微信,移動終端在短時間內讓詩歌傳播變得更加快捷、便利,而且廣泛。近一年來,在“為你讀詩”“讀首詩再睡覺”等微信公眾號上,幾十萬人同時讀一首詩的現象,成就了一場盛大的網絡閱讀奇觀。這些微信平台推出的詩作,經過精心編輯,給讀者帶來的不僅有對文字的審美和情感的共鳴,還有視覺和聽覺的立體享受。“讀首詩再睡覺”配有清新別致的圖片和角度殊異的賞析文字,再輔以各種真人朗誦版本,讀者可從中獲得全新的感官體驗,完全有別於之前單一的紙質瀏覽。中國詩歌原本就是文字表達和口頭吟誦相統一的綜合藝術,可以說,自媒體語境下的讀詩體驗,重新打開了我們接觸詩歌的多種感官,豐富了我們對詩歌的體認和想象。

  跳出來看,詩歌在自媒體上的這種“復興”,與讀者對時代的浮躁有所警醒不無關系。微博、微信傳播的確拉近了現代人和詩歌的距離,這距離不僅是空間的,更是心靈的。詩歌與其他文體不同,它更著重一種感覺、一種領悟,有時甚至是非常私密的感受。越來越多的年輕讀者願意在微博、微信上“享受詩歌”,因為詩歌不僅僅是文人雅趣,它更多時候也聯系著我們個體的生活。在地鐵上,在睡覺前,讀一首小詩,無意中被某個詞語或句子擊中,可能引發我們精神上的強烈震撼與共鳴。這種隨性自由的傳播形式,帶來的效果卻類似於精准的“私人訂制”,直抵每個人的生活細微處,讓人在緊張忙碌的間隙找到一塊屬於自己的精神高地。娛樂雖可適當舒緩焦慮情緒,但那往往隻能是表面的排解,無法在更高的精神層次上慰藉我們的靈魂﹔而詩歌以其趨美向善的優雅,在給心靈以寧靜的安放的同時,拓展人心的容量,提升精神的境界。在這個意義上說,通過微信等自媒體平台來傳播詩歌,不僅僅是提高詩歌對大眾的影響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借此傳遞一種精神能量,讓我們的靈魂不至於太庸俗,讓我們的生活不至於太功利,喚醒每個人精神深處的詩意。

  所以,熱鬧的自媒體傳播之下,不變的是詩歌創作和閱讀“有感而發”的抒情本質。在審美價值上,詩歌不僅有著自身內在的秩序,還有其永恆不變的詩性常道,並不受多少外在形式的左右。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內涵意蘊,並非所有的詩歌都能被所有人接受,能夠接受的仍然只是那一部分與詩歌靈魂相通的人。在一切都可輕易被圍觀的時代,雖然詩人獲得了一些關注,但他們同時也面臨更深層的壓力:在新舊媒體的交替和新舊觀念的不斷碰撞下,在歷史與當下、古典與現代的交織影響下,如何調整自己和世界的距離,用作品說話,寫出一種精神和情懷來?

  我始終認同這樣的觀點——寫詩和讀詩都是考驗耐性的事。即便是在喧囂的時代,詩歌也從來不是快速消費品,它始終貼近我們情感的本真。每個寫詩、讀詩的人都應該知道,詩不是生計所需,不是成名之道,而是靈魂的召喚,是生命存在的証明。自媒體時代的詩人們依然是一群語言的理想主義者,隻不過,他們如能在大眾層面獲得一些理解與回應,也許其精神世界會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撐。越是在快速傳播的自媒體時代,詩人越不必過分焦慮於點擊率和發表量,因為迎合性與目的性過強的寫作,最終只是一條背離詩歌抒情本質的道路。有藝術追求的詩人仍需保持從容的格調和寫作的尊嚴,沉下來寫入心之詩,寫人生之詩,唯有如此,大眾才會在“詩人的詩”裡尋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品,捕捉到自己所鐘情的詩意瞬間。

  作者簡介

  劉波,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著有《“第三代”詩歌研究》。


  《 人民日報 》( 2014年11月25日 23 版)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