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爭當網紅 社交網絡帶來詩歌熱

2016年08月19日08:41  來源:華西都市報
 
原標題:詩人爭當網紅 社交網絡帶來詩歌熱

時代又變了——寫詩的越來越多詩集越來越好賣

近一兩年,國內詩歌活動層出不窮,尤其是互聯網讓詩歌正成為當下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而這股詩歌熱潮,也燒到了2016年上海書展。2016正值中國新詩百年華誕,“上海國際詩歌節”於8月16日開幕,來自世界多地的詩人共聚一堂,探討中外詩歌百年發展過程中的成績與問題,以及全球化時代,詩歌寫作應何去何從。

詩人相聚:“詩歌熱潮真的到來了”

在一屆書展期間,有如此豐富的詩歌活動,讓參與其中的詩人,也深深感到“詩歌的熱潮”真的到來了。國內著名自然派詩人、《詩刊》副主編李少君,在8月18日上午舉行的主題為《中國與西方年輕詩人寫作狀況》的詩人對談會上,重點介紹了他所觀察和總結的中國當下的詩歌發展生態狀況,以及21世紀以來,中國新詩發生了重要的一系列的變化,“就是社交網絡給詩歌繁榮帶來的巨大推動。網絡平台降低了大家發表詩歌的門檻,也帶來了詩歌創作門檻的降低。網絡詩歌的繁榮,給現代的漢語詩歌帶來一股巨大的口語化的傾向。同時涌現了大量的草根詩人。”

在參加本屆詩歌節眾多活動的間隙,李少君也接受了華西都市報記者的專訪。李少君提到一個新觀點,“通過交流,讓我感受到,不僅中國新詩面臨著全新機遇和挑戰,全球詩歌都進入到一個極速變化的時代。比如德國詩人楊·瓦格納就說,在德國當下,也正發生一股詩歌熱潮,跟中國很相似:在社交網絡上、自媒體平台上寫詩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美國詩人特倫斯·海斯也說,在美國也有大量的草根詩人崛起。”

詩集熱銷:“銷量能達四五萬冊”

談到此次作為受邀參加本屆詩歌節,與國外詩人同行交流的感受,李少君說,他再次對詩歌的熱潮深有感受,詩歌活動熱火朝天,也體現到詩集的受歡迎度上。雖然詩集依然比不上一般的通俗暢銷書,但也有了可喜的變化。據李少君透露,以他本人的親身感受,現在詩集明顯比以前更好出了,也更好賣了。“以前,好多詩人出版詩集,都需要自費。現在詩集的市場好多了。詩人們出詩集,隻要質量過得去,普遍都能找到願意出版的出版社,而且還能拿不錯的版稅收入。銷量有的能達到四五萬冊。像余秀華的詩集可以一本賣到20多萬冊。”(張杰)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廣西花山岩畫、湖北神農架申遺成功
今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申請文化遺產、湖北神農架申遺自然遺產,分別成功入選。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
廣西花山岩畫、湖北神農架申遺成功 今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申請文化遺產、湖北神農架申遺自然遺產,分別成功入選。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