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足音”特辑:岁末重访文化大家【2】--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足音跫然 余情缭绕

人民日报“足音”特辑:岁末重访文化大家【2】

2012年12月20日08: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谢辰生

 

  谢辰生

  青山今未老

  有言人不轻

  12月11日,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纪念《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30年的座谈会即将召开。离会议召开还有半小时, 作为该法律的起草者之一,92岁的谢辰生已安静地坐在位置上,仔细翻阅着自己写的长达七页的发言稿。不出所料,所谈内容又是充满忧虑:《当前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几种错误倾向》,一如此前“足音”大标题所言:《谢辰生,“直言”与“直书”》。谢老穿了一件中式棉衣,脸颊清瘦,不断地有人上前与他打招呼、合影,谢老一次次微笑着站起来、坐下,再站起来、再坐下……

  虽已年逾九旬,为文物保护而奔波依然是他的常态:刚从安徽参加学术会议回来,就忙着去上海,紧接着马不停蹄地去新疆……退休快20年了,除了前两年生大病不得不在医院待着,谢老的足迹遍布中国文物保护的现场。

  今年最让他开心的,是《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在编纂完成66年后首次公开出版,9卷三大册收录了15245件中国流失至日本的文物。正是从参与《目录》编写时起,谢老开始与中国文物事业相依相伴。1946年,他随大哥、史学家谢国桢去上海,由文物专家徐森玉举荐担任郑振铎的助手,并参与徐森玉主持的《目录》编制。如今,负责《目录》工作的5人中,仅他一人健在。

  与谢老曾经一同奋斗的文物界老同志正在一个个离开。去年是徐苹芳,今年是罗哲文。每一次看谢老出席他们的追悼会时低着头、沉默着、缓缓走过的身影,就觉得他分外孤单。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正是谢老和众多专家的一次次秉笔直书,许多文化遗迹得以保全,许多错误做法得以纠正。青山在,人未老,中国的文物保护感谢有他。

  (本报记者 杨雪梅)

(责任编辑:黄维、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