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 |
侯孝贤
光阴载不走
侠客少年梦
距离台北双溪公园不远,有一座中影文化城。冬季湿漉漉的空气,为这里“古早”味的茶楼、碉堡和城门蒙上一层氤氲的神色。夕阳西斜,城里的热闹胜过了城外,十天来“砰砰磅磅”的敲打声,催促一座唐代风格的大殿“破土而出”。“明天我们就要开机喽!”这座城的老友、导演侯孝贤,抚摸着敦实的大殿立柱,谦和温暖的笑容弥散开来。
距离上一部电影7年了,这一回侯孝贤选择了投资9000万人民币,三地取景的大制作《聂隐娘》。他会让武侠世界更富诗意吗?谜底正随时间的流逝慢慢浮现——不久前他们在内地完成武当山、随州等地的外景拍摄,如今又在台湾搭建大殿和将军府两处内景,依照历史记载,以实木为材质、一榫一卯地复原唐代建筑。这位台湾电影新浪潮的践行者,坚持不让生活沾染片场的风尘。电影拍了二十几年,他每天清晨爬山一个多小时,步行或搭公车到片场,在咖啡馆写作剧本,执行上班族的作息制度,从来不熬夜。日子依旧绵长,原来电影里的恬淡、隽永和诗意,皆源自他的生活。
为何要走出“乡土台湾”?他说,终归要“圆一个少年梦”。对于这个小学五年级开始沉醉于武侠小说,少年时代就喜好行侠仗义的导演来说,最朴素的“侠”就是外表强悍,但内心善良。这一回,他要让形形色色的“侠客”登场,因为“人物活起来,才有意思”。
如诗人一般,侯孝贤用胶片收藏着生活中的吉光片羽。“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读过侯孝贤电影里那些中国诗的意境,再举目仰望这座穿越千年的大殿,造访者有些恍惚: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
(本报记者 任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