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懿翡翠艺术研讨”论坛探讨中国翡翠艺术的时代意义--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文艺纵横>>艺术收藏

翡翠艺术:契合时代脉搏的含蓄个性之美

“王俊懿翡翠艺术研讨”论坛探讨中国翡翠艺术的时代意义

2013年01月15日09:14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月15日电  由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北京俊懿翡翠艺术馆、桂林俊懿翡翠艺术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翡翠艺术的时代意义——王俊懿翡翠艺术研讨”高端论坛于13日在京举行,来自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清华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宝协等文化机构和著名高校艺术院系的文化艺术知名学者济济一堂,以玉雕大师王俊懿的艺术作品为实例,就中国翡翠艺术的时代意义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论坛在“玉雕大师”王俊懿对现场展品的精彩介绍中拉开帷幕,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钱光培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翡翠艺术就是中国玉文化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产物,当代中国翡翠艺术的开拓创新正是回归中国玉文化传统的内核,张扬中国翡翠艺术原生的天性。

“翡翠身上兼具鲜明个性和含蓄的美,完全切合了这个时代的脉搏。”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研究员岳峰表示,作为玉雕大师,王俊懿将翡翠的天性不断创新并发扬光大,让翡翠表达出了当代人的思想和情感。

“俊懿与翡翠的交流就像在与爱人对话,眼中那纯粹的光是平时少见的。”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的话逗乐了现场观众,他从“中国梦与文化复兴”入手,落脚在“化、灵、意”是俊懿作品中最独特的东西,也是他对这个浮躁的社会和行业的思考和净化。

“跨界是这次论坛的主题,王俊懿的创作是一种跨界的探索、实验和成果,我们今天的讨论也是不同行业、领域的跨界交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端廷提到现场的展品《爬客》,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也许随着时间的消逝,很多有形的东西包括我们的生命都会消失,但是王俊懿的作品可能更久得留存在这个世界上。

“我就是个愤青”,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程学林的一句话将现场的气氛炒得更热,他表示,传承必须创新,翡翠进入地球村争取话语权是一个捷径,而天人合一追求的和谐才能产生所谓的正能量。翡翠作为“玉石之王”好像并没有被广大民众多了解,于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何明跃院长开始就对现场观众进行科普,不少观众表示这是第一次这么系统的从专业的眼光了解翡翠的分类和价值。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王培波笑称自己是个翡翠界的门外汉,但是依然给予了王俊懿艺术成就相当高的评价。当今的文化艺术品处于一个曲线回归的时代,“曲线文化的特征是今天的时代特征”,他认为俊懿的《冰蝴蝶》是其真正走进艺术领域的代表,俊懿本人也自觉不自觉地走入了曲线文化领域,成为翡翠艺术界的先锋人物。

当工艺品成为艺术品,当“工匠”不再是“工匠”,不取材于“古”而源于“自然”。艺术发展不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王俊懿成为了高端起点的先行者之后,应该有更加强烈的历史感,我们更应该思考我们这个时代能够留给世界艺术史的贡献是什么。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刘琼主编的发问,也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文化支撑,没有文化这个魂,我们也没有未来。翡翠艺术是玉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传承和国际化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俊懿大师和他的团队为翡翠文化的传承和国际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人民论坛作为高端思想理论平台,传播这种思想、价值观和追求,责无旁贷。

中华民族对玉的推崇和赞美始终如一,玉石是我们祖先用心灵与造化交融对话的产物,与会专家认为“玉石承载了中华文化的DNA”。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浮躁之风愈演愈烈,人们喜爱美玉,以期收获一份难得的宁静。所谓“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王俊懿用20年与翡翠的交流对话生动地演绎了这句古语。从无知到专业,从无信仰到深信大道的存在,他极力追求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在与翡翠的相知相融中,追求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与价值。

本次论坛主题前沿、定位新颖、贴近大众,因此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论坛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有与会者称之为“徜徉于艺术海洋的文化心灵之旅”。当天上午,北京俊懿翡翠艺术馆还专门为本次论坛举行了小型的王俊懿翡翠艺术品展示会,许多观众慕名而来。

(责任编辑:黄维、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