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两年,又见阎建钢,感觉却不尽相同——2011年7月25日,电视剧《中国地》播出后没多久,他穿着一件黑色短袖衬衣端坐在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面前,话语严谨而客气;2013年3月12日,新剧《赵氏孤儿案》在央视一套播出前,再次接受记者采访的他,身着敞开拉链的休闲外套,显得很随意,可说到激动处,他会弓起身子、握紧拳头,让人感觉出这个总能创造高收视率的电视剧导演,内心蕴含着激情,也隐藏着焦虑。
我们就是在他的这种气场中,从《赵氏孤儿案》聊到他自身创作心态的变化,再谈到他对电视剧创作现状的关切。
第一次对自己的作品这么忐忑
把历史故事“赵氏孤儿”拍出来,是阎建钢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时就编织的一个梦。在他眼中,这是“中国最经典的悲剧之一”,而悲剧题材的故事能净化人的灵魂。阎建钢曾想把“赵氏孤儿”搬到话剧舞台上,但光是自己当年导演系的同学就推出了好几个版本;他也曾想用电影凝练的镜头表达这个故事的内核,还是被人捷足先登——2010年陈凯歌版的《赵氏孤儿》虽得到的评价并不高,但也是那年的大片之一。于是,留给他的就只有电视剧这一种方式了。
环球人物杂志:为什么一定要拍“赵氏孤儿”?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被人们用各种形式、不同的视角和态度都解读过。
阎建钢:一是因为故事本身。它的传奇性、悲剧性对我充满了吸引力,这算是我自己的夙愿吧。二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现在很多年轻人,包括我的孩子,都已经读不动传统典籍了,他们往往通过电视剧来“读历史”,而占据荧屏的都是一些穿越剧、武侠剧,传播的都是以娱乐手段演绎的历史。历史传承中的真伪,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感,不能让年轻人误读历史。
环球人物杂志:所以你是想还原历史的本真?
阎建钢:对,我要以镜头为文字,让大家尽可能正确地读一下这段历史,理解历史中的那些人物。我是以一种非常真诚的态度来对待这段历史的,希望能从中解读出对今天有意义的东西。
环球人物杂志:在你看来,“对今天有意义的东西”是什么?
阎建钢:就是对现实的观照。这个故事能流传2000多年,绝不仅仅是因为故事传奇,一定有价值观范畴的东西。程婴身上最起码有几个关键词:舍子救人、舍生取义、弃恶扬善、舍身救国。
我觉得文化是一种基因,它在传承中不会缺失,只是有些地方要修复。这就是我要拍《赵氏孤儿案》的潜在目的。
环球人物杂志:为什么要在剧名里加上“案”?
阎建钢:只是想和之前那么多版本的《赵氏孤儿》区别。
环球人物杂志:你说第一次对自己的戏这么忐忑,为什么?
阎建钢:部分是功利心,部分是忧虑心。忧虑程婴之声在当代社会能有多少共鸣。
环球人物杂志:你觉得在当今社会还会有程婴这样的人吗?
阎建钢:我仰视我心中的程婴,也希望这个程婴能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可。可能有人会认为程婴这种人在当今社会已经“落伍”,不会被大众认同、仿效,但无论社会上如何抨击道德缺失,如何抨击“80后”、“90后”的迷失,我都觉得是带有偏见的。我坚信这个戏会有反响,我坚信人心是向善的,主流价值观在人们心里没有泯灭,是有根的。
环球人物杂志:电影版《赵氏孤儿》中,葛优饰演的程婴被解读为阴差阳错地救了赵武,而不是出于大仁大义。但在《赵氏孤儿案》中,吴秀波扮演的程婴将仁义道德贯穿始终。你认为你对程婴的理解更接近历史真实吗?
阎建钢:是的。我觉得,作为导演,不应该炫耀和卖弄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而是要顺应文化传承的脉络,并站在今天的立场上进行解读,这是你的文化责任,也是你的义务。否则,要么是哗众取宠,要么就是偏狭甚至病态的个人解读,都是不合适的。
环球人物杂志:在创作思路上,你和这部剧的其他主创人员是一拍即合吗?例如创作过《铁齿铜牙纪晓岚》、《小李飞刀》等剧的编剧陈文贵,他的戏路好像一直都是那种轻松、戏说的风格,不常走“正统”路线。
阎建钢:陈文贵老师比我只大几岁,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诉求。最初,我们也想要收视率,打算将这个剧写成悬疑案。用了半年时间,写出的一稿非常精彩。但我后来冷静下来,总觉得这种表述态度和这段历史、和程婴这个人不匹配,这才又调整到正剧的姿态。我记得我当时跟陈文贵老师说,我们就硬碰硬吧,在历史的原生态中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绝不篡改历史,不讨巧、不取巧。
环球人物杂志:对“赵氏孤儿”这样的经典题材来说,硬碰硬的创作不太容易抓观众眼球吧?
阎建钢:的确很有挑战。有的戏需要的只是技术,这部戏耗费的却是心力。它是我少有的拍到底、改到底的戏,不是因为创作不成熟,而是因为我的认知在不断变化。拍电视,不仅是在拍一个简单的虚拟时空,更是拍一个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