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老课本打出“亲情牌”--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书展:老课本打出“亲情牌”

2013年08月18日10:17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书展:老课本打出“亲情牌”

  60年前的小学语文课本,如今可用来教孙子学繁体字;20年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可以给女儿当拓展教材。本届上海书展,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两套小学老课本吸引了不少读者。

  “1952年的老课本?这可太亲切啦!”在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展销台前,张先生停下了脚步。10册初级小学、高级小学语文课本集结成“花甲童蒙”系列,装在一个紫红色木盒中。竖排的繁体字让老先生备感亲切:“我小学时用过这套教材。看看“爱劳动”等课文,仿佛又回到了刚解放时那个年代。”老课本封底印着当年的定价“1100元”,这让老先生十分感慨:“那时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元,折算下来一本书只要1角多钱,比现在的彩印课本要便宜多啦。”张先生买下一套——自己和老伴一起回味童年,还打算用它来教孙子认识繁体字。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唤起不少读者的怀旧情。“花甲童蒙”系列去年书展卖出几百套,今年书展仍受到不少老年读者追捧。本届书展上,上海教育出版社又推出 “80后亲子版老课本”,集纳了1994年上海小学全套语文课本,开幕当天就卖出十几套。老课本中保留着一代人的记忆,同时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教育方法的沿革。以拼音为例,50年代的老课本中,老式拼音的拼写方法与如今不同;有些版本的老课本还将拼音识字单列为“扫盲课本”。而“80后”使用的课本,是上海一期课改的教材。当时拼音集中教学,一年级上学期有两个拼音识字单元进行集中学习。如今,拼音分散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文中“化整为零”。

(来源:解放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