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遗”保护与开发应“双轨”并行
日前举办的“中国石林首届民族民间情歌节论坛”上,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就“石林情歌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行广泛探讨。专家提出,在保持撒尼情歌的自然状态下继承传统,同时借助节庆效应对接产业发展,“双轨”并行才能实现“非遗”保护与开发的有效统一。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一致强调了石林情歌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石林情歌以彝族撒尼情歌为核心在石林地区世代流传,不仅是中国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让全人类共同珍惜与分享,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美国加州丽贝卡文化基金会主席杰弗瑞·金说。中国艺术研究院人类学研究所博士李修建认为,在石林恢复“七夕”民族民间情歌的演唱非常有价值,可以为“七夕”等传统佳节带来全新的,甚至是可延续的过节形式,同时让民族民间情歌得以继续传唱,可谓相得益彰。但必须注意,民族民间情歌必须与石林地区的原生态环境结合,不能一味地迎合市场。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赵仲明博士认为,对“石林情歌”的传承与开发要以研究为基础,从文化保护的角度来说,仅凭热爱还不够,需要冷静和理性的研究。必须在保持文化原生态和文化产业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双赢。既要保证周边群众能够从情歌节中获得经济利益,也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因市场的介入而走样、变味。
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石林撒尼情歌”既有保护意义又有开发价值,在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应将二者分开,“双轨”并行。“石林情歌”与“七夕”整合,一方面要做与年轻人为核心的现当代流行文化的契合,利用石林现有的文化品牌来帮助“情歌节”取得成功并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要保护“石林情歌”的文化原生态,不以市场为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标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民间实实在在的传承。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