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舞台就有未来
8月13日,七夕节。在这个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特殊日子里,龙岩市首届“神奇闽西”民间绝艺展演在新罗区志高神州欢乐园举行,50余位民间艺人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绝艺盛宴。
作为一场精心准备已久的演出,热闹是必然的。然而,透过表面的热闹,记者感受到的是闽西传统文化底蕴之深厚,更有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下,民间艺人对于传承的自觉、奋起和当地政府为留住这些文化遗存的不懈作为。
一场民间绝艺的盛宴
闽西是客家文化和河洛文化交汇融合之地,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至今,当地仍留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民间技艺。为了能把真正的民间绝艺挖掘出来展示给群众,今年5月,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了部分艺术家深入各县、市、区进行考察,在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又发掘出了一批民间绝艺。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龙岩共收集民间“绝艺”节目41个,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考虑到部分绝艺并不适宜舞台演出和受表演场地限制等因素。最终,活动筹委会确定了11个最具闽西特色和代表性的绝艺参加13日晚举行的展演,涵盖闽西傀儡戏、木偶书法、树叶吹奏、气功轻功、口技、唢呐绝技、绝技书法等内容,早早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作为中国木偶艺术大师徐传华的关门弟子,连城李明卿的木偶书法闻名海内外。展演中,李明卿再次登台表演了自己的绝活:仅凭几根又细又软的线,一拉一放之间,李明卿就让木偶写下“神奇闽西”四个漂亮的毛笔字,博得观众阵阵喝彩。
然而,令现场观众没有想到的是,李明卿的提线木偶不仅会书法,竟然还会拉琴:舞台上,李明卿指挥的木偶摇头晃脑地拉着二胡,连贯、悠扬的乐曲随即传出,而李明卿的弟子们也一人指挥着一个木偶,穿着传统京剧的服装,木偶们合演的《贵妃醉酒》让人如痴如醉。
俗话说“牛皮不是吹的”,展演现场,来自永定的阮宏昌却让在场观众亲眼目睹了什么是真正的“吹牛皮”。只见他拿起一小张牛皮放在嘴边,吹奏起家喻户晓的《十送红军》,深情而略带凄婉的曲调响彻全场。随后,他又用雨伞、易拉罐、红包袋、牙膏盒等,给大家演奏了明快轻松,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的歌曲《采茶扑蝶》,小小的薄片,在他嘴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吹奏出欢快的曲调。演出结束后,几
位观众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纷纷跑上前来与阮宏昌先生合影。
一人同时演奏两首曲子,一心还真能二用。有着“民间绝艺王”的普通农民李福渊同样展示了自己的绝活:嘴里含着一片树叶,吹奏着《梁祝》的经典曲子;同时,他双手还弹奏着扬琴,扬琴奏出的则是名曲《致爱丽丝》,一人同时用两种物件,同步演奏两种不同的曲子,让现场观众看得目瞪口呆。
闽西(上杭)傀儡戏是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这场展演的压轴戏,木偶特技《三打白骨精》让观众现场见识到了什么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在10多人的精心配合下,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还有小妖和猴子们“混战”在一起,加上舞台灯光、背景音乐的不断变化,真的是精彩绝伦,美不胜收。据了解,《三打白骨精》尝试用哑剧形式,突出了木偶绝技,让木偶嘴喷火焰、口吐烟雾,让木偶能口动、眼动,能让木偶白骨精骷髅瞬间变成美女等,都是闽西绝技,也是对闽西传统傀儡戏的再创新……
“太过瘾了!”“怎么以前不知道龙岩还有这么多好看的东西呢?”……将近两个小时的展演落幕后,现场近500名观众仍是赞叹不已。
一个展示与传承的舞台
然而,赞叹归赞叹,参与展演的民间艺人和民间文艺家们,却并没有因此而飘飘然,他们想得最多的同样是两个字:传承。
“我自己一生的心血都花在提线木偶上了,再艰难,我也要坚持下去,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手里成为遥远的绝响。”提起传承,李明卿说,连城提线木偶戏是源于民间的一种草根艺术,保存着客家人的民俗精髓,应该传承下去,这也是自己到处去演出和积极参加这次展演的根本原因。
“要想传承首先得有人知道、有人喜爱。”这次李明卿特意带着自己几个年轻的弟子前来参加展演,也是想让他们感受到政府对提线木偶技艺传承的重视和观众的喜爱,增强他们坚持下去、传承开来的信心。
“最后那个木偶戏‘三打白骨精’实在太精彩了,我带儿子来看他都说比动画片里的三打白骨精好看多了,可为什么这么好看的东西平常没地方看呢?应该把这个经常给大家看并一代代传下去。”展演现场,家住龙岩市区解放路的杨女士和8岁的儿子对《三打白骨精》一直意犹未尽,希望能多看到木偶戏。
对此,省级闽西木偶戏传承人刘金寿说,来参加展演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木偶戏、喜爱木偶戏,这样才有观众,才能很好地传承。闽西木偶戏主要集中在上杭白砂等地,最兴盛时有100多个木偶剧团,现在只剩下10多个了,能正常演出的更少。
为了这次展演,他和曹尔琰、李艳玉以及艺校刚刚毕业的学员一起,连续苦战数月,重新制作、安装木偶、粉刷各行当木偶头、制作服装道具、重新搭起双层木偶舞台,排练出这5分钟版的新编木偶戏《三打白骨精》。
为了表现激烈的打斗场面,他们不仅用了传统的提线木偶,还用上了引进外来的杖头木偶,目的就是让这个闽西绝艺有一个好的传承,“现在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今晚的亮相非常成功,演出结束后还有不少人尤其是小朋友追着演员问这问那,而且通过这场演出我们的新学员也有不小的收获,锻炼了队伍,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大家对木偶戏的喜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刘金寿说。
“登台演出是一种展示和传承,但这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对那些没法登台的闽西民间绝艺,我们也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传承和保护。”76岁高龄的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何志溪亲自参与了此次展演的绝艺征集、挖掘。他说,曾有不少在闽西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民间绝艺节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已失传,没想到通过这次活动一些失传绝艺重新发掘出来了,这不仅仅是一个传承的问题,还有一个抢救的问题。
据他介绍,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长汀曾流行一组特色鲜明的民间传统绝艺舞蹈:头顶烛火、脚踩双碗、手持一叠瓷碗击打的舞蹈《踩碗花》,手持一捆两头点火的草席、上下左右飞舞引得火花缤纷的《草席花舞》,以及《吞火舞》、《锡角舞》等,但已数十年未再见到。这次在长汀又得一睹这些节目的奇异风采,而且表演者兰友华是一位年仅40岁的汉子,令大家非常惊喜,并已着手安排带徒弟的问题,让这种特色鲜明的舞蹈在民间这块土壤得以传承。另外,还有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走锥床”等武平民俗绝技,因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几乎没有外出展演过,基本上都是在村子里每隔三年表演一次。对于这种情况,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就有意识地指导他们就地发展传承人,特别关注以老带新的情况,目前已经带出了不少年轻的蓝姓绝艺传承人,效果比较明显。
“舞台是很好的传承载体,举办民间绝艺展演,就是要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参与到扶持保护闽西民间艺术的行列中来。”对于这场展演的意义,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钟德彪如是说。
在他看来,民间绝艺是闽西文化的品牌,是这方水土这方人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重要标识。他表示,今后,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将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力争将闽西民间绝艺展演常态化、固定化,定期对这些民间绝艺的传承、发展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全面检阅,让这些独特乡土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传承、发展下去。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