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少京赛”收视率意外飘红 选手获赞Q版京剧娃娃

2013年08月27日08:27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少京赛”收视率意外飘红 选手获赞Q版京剧娃娃

  本报讯(记者 牛春梅)中央电视台首届全国少儿京剧电视大赛第二轮决赛已落下帷幕,30位晋级选手正在五位评委的训练营,开始为期四天的“脱胎换骨”式训练。别看参赛选手还都是娃娃,技艺难比梨园名角,可他们的魅力却丝毫不输名角,“少京赛”自开播以来收视持续飘红,目前已有超过4亿人次的观众观看此次赛事。

  “我觉得干什么都需要机缘,那天拿着遥控换台时候突然一瞥,不喜欢京剧的我突然喜欢上了京剧。谢谢你们把我带进京剧的大门!”网友“2嬷嬷已疯魔”在微博上如此评价此次“少京赛”。此次“少京赛”因为赛制新颖,编排丰富,再加上参赛的小选手个个够萌,不仅吸引很多戏迷观看,更把许多从来不看京剧的观众拉进了梨园世界。

  有人称此次“少京赛”的小选手都是Q版京剧娃娃。在第一轮决赛中,许多人对唱《卖水》的小花旦刘乃嘉印象深刻。6岁的她演绎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梅英,在得分劣势的情况下向着评委老师卖萌呐喊“求求你们了”,瞬间“秒杀”四位评委,得以过关。还有可爱的5岁小花脸褚天舒,被著名演员杨赤赞为“无法用语言形容,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少京赛”决赛第二轮采取了时下选秀节目中非常流行的“导师制”。决赛现场,谭孝曾、袁慧琴、杨赤、李佩泓、张馨月五位专业评委变身“伯乐”导师,个个都使出浑身解数吸引选手加入自己的阵营。张馨月最爱用好吃的、好玩儿的来吸引小选手;谭孝曾更喜欢为选手支招;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出手则是“稳准狠”;笑呵呵的袁慧琴,背靠国家京剧院的背景也吸引了不少选手;从天津走出来的选手,则更喜欢来自天津青年京剧院的导师李佩泓。

  有网友质疑“少京赛”的评委指导团队,抄袭了当红的“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对此,大赛导演以戏谑的方式给出了回应:“‘少京赛’的椅子是不转的!”他进一步解释道:“京剧传承非常注重根基,自诞生之日起,便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口传心授。”比赛中,谭孝曾评委传授了“捋髯口”的技巧,张馨月评委亲自上台示范《霸王别姬》“舞剑”的动作要领……这些都令小选手们受益匪浅。

  小孩子天真烂漫,和他们一起做节目让主持人也变“小”了。“少京赛”的主持人任鲁豫和董艺为了和孩子们更亲近,在台上的大多数时候都单膝跪地。每个小选手上台时,董艺都会轻轻地扶一把,这个细节透过电视镜头传播出去,也让许多观众非常感动。董艺说,她主持过“青京赛”、“票友大赛”等多项赛事,而像“少京赛”这种与孩子打交道的比赛还是第一次。为此,她不断调整自己的主持方式,并试图站在孩子的视角,与他们平等交流。

  “少京赛”总决赛将于8月27日至8月29举行,届时众多梨园小名角将闪亮登场。

  短评

  小小子莫贪高

  牛春梅

  “少京赛”推广京剧从娃娃抓起,重在为京剧发展打基础,功德无量。但从比赛过程本身,也可以看到当下京剧教育中对京剧基本功的疏忽。

  在第二轮决赛中,几个老生演员都选择了《辕门斩子》的片段来参赛,评委谭孝曾对此颇不以为然。《辕门斩子》是一出颇为吃功的老生戏,对许多成熟演员来说都有难度,刚刚开始学习京剧的孩子们就选择这出戏,自然有些“贪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现场评委经常会提到,许多小选手连跑圆场这种基本功都还不够扎实。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美不仅在华丽的唱腔中,还蕴藏于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而这正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娃娃京剧过分“贪高”,却忽略基本功的培训,反而会导致他们在这条路上走不远。对于本来学习人数就很少的京剧来说,这种疏忽的影响会被进一步放大。

(来源:北京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