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各地的方言保护运动
上海
上海话的语言环境受到外来人口增加而萎缩,在民间有关人士积极参与保护下,制作出上海话拉丁化方案。2006年3月1日,上海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推出,提出成立专门课题组,建上海方言库保护上海话。2012年9月初的新学期,首部小学沪语教材《小学生学说上海话》有望进入校园。
广东
广东有三大语言:广州话、潮州话、客家话。粤语是普通话以外最为广泛的语言。近些年有人认为广东本地方言受到普通话的压迫,而在网络上组成方言保护组织。同时有不少学者及电视主持人公开支持保护粤语、潮州话、客家话。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小学在2008年首创每周一天“广州话日”。
厦门
厦门在2010年3月在其18所小学和10所幼儿园成立闽南语教学试点,发放闽南语教材,对学生进行有关闽南语的教育,包括读音、俗语、历史等。2011年3月5日在厦门实验小学开设闽南语日活动,鼓励学生学习闽南文化。
苏州
苏州话是吴方言的典型代表,苏州著名的艺术形式如昆曲、评弹都依赖苏州话而得以传承。近年来各种保护措施紧锣密鼓地展开:苏州话成为全国首个进入国家有声数据库的方言;苏州话进入试点幼儿园、中小学课堂;苏州一些高校把苏州话纳入必修课;苏州的公交站都采用普通话、苏州话双语报站等等。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