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苏州9月12日电(黄梅)11日晚,“黄梅戏皇后”韩再芬主演的原创黄梅戏《徽州往事》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结束了第8场演出,至此这部舞台精品剧目全国巡演的苏州站完美收官。
《徽州往事》通过讲述清朝晚期的徽州,一个聪明、勤劳、知书达理,名叫舒香的女子,由于官匪之患,社会动荡,被爱情、亲情和生活抛弃的故事。折射出动荡时代百姓大众的无助和苦难。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外来文化vs本土文化
“长久以来,美国好莱坞大片犹如太平洋风暴席卷全球,所到之处攻城略地,让许多国家的电影行业溃不成军,中国的境况也大致如此。”这几乎是业界不争的事实。
当《阿凡达》、《钢铁侠》、《超人》等一部部好莱坞大片被国人竞相追捧时,中国戏曲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我们不是没有自己的文化,只是我们不够强大,才让外来文化有机可乘”,在《徽州往事》导演王延松看来,只有自身文化强大了,才能抵挡住这种文化入侵。
“在文化、艺术方面谁打败谁、抗衡谁,本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文化和艺术所追求的正是‘争奇斗艳,绚丽多彩’。对于读者、观众和听众而言,只有喜爱、没啥感觉或不喜爱。”王延松表示,中国戏曲应该在不背离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融入整个文化大圈。要让国际上认可你,首先要让自己的老百姓喜欢。
保护要以“变”求“活”
事实上,对于《徽州往事》的创作编排,已经是一次革新。
将“舞台剧”、“蒙太奇”、“职场元素”、“交响乐”……这些与传统戏剧似乎有点背道而驰的字眼融入自己的新式黄梅戏中,在“黄梅戏皇后”韩再芬看来,这是一种拉近与年轻粉丝距离、弥补戏曲曲高和寡忧愁的创新。
谈及创新原因,韩再芬娓娓道来:“如今,80后、90后们一听到‘戏’就‘谈虎色变’,觉得节奏太慢、信息量又小。”韩再芬透露,在众多黄梅戏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黄梅戏再不似原先冗长守旧,而是汲取了美国好莱坞式的叙事法则,每隔三五分钟就出现一次高潮。“《徽州往事》也是如此,它情节跌宕,当你身在黄梅调下的唯美抒情中时,殊不知剧情会峰回路转,唯美意境将瞬间坍弛,剧情非常引人入胜。”
《徽州往事》历经六年创排,在2012年10月的“中国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上首演。此后,这部最新原创黄梅戏,自安庆出发,走过了合肥、深圳、广州、南京和苏州,一路巡演近50场,“叫好又叫座”。平均上座率超过了九成,票房收入近2000万元。甚至与同期播映的热门影片包括美国电影相比,在票房和上座率上呈现超越之势。业界评论,“这得益于戏剧本身的大胆创新”。
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当晚,是《徽州往事》在苏州8场连演的最后一场,现场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来自苏城各地的市民纷纷加入“见证中国戏曲《徽州往事》抗衡美国好莱坞大片活动”,一致表示,该剧的故事性、观赏性、艺术性以及现场震撼性均优于或相当于美国好莱坞大片,并在见证声明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这之前,我基本只看美剧,今天看了《徽州往事》,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戏曲的认识”,和室友结伴而来的王曦同学,是一名来自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大二学生,自称从小就有些“崇洋媚外”,以后会改掉这个毛病。
当晚,人潮涌动的剧场内外几乎没有看到青少年的身影。资深“戏迷”王女士坦言,自己的小孩子模仿《江南style》起来很带劲,但对于传统的戏曲文化很陌生,甚至觉得是很out的东西。
“这需要教育的引导”。在王延松看来,小孩子对文化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模仿力和盲从性较强,学校和社会都要加强引导。
而在韩再芬看来,传统的戏曲,不单剧目、形式要创新,演员队伍也亟待齐备。目前,韩再芬已在安庆当地和安徽师范大学里培养好苗子,还在老家潜山县开办黄梅戏娃娃班,为黄梅戏不断储备优秀人才。(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