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报告显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覆盖城乡

2013年09月16日07: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报告显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覆盖城乡

  由文化部组织编印的《2013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近日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发行。根据该书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将资金和项目持续向基层倾斜,同时也带动了地方资金的大量投入,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大为改善。但整体上看,依然是“低水平、广覆盖”,部分地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仍存在“数量不足、标准不高”的现象。

  网络体系基本建成

  全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情况(截至2012年底)

  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购置专项资金下拨情况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中央通过实施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重大工程,有效地带动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建立。据统计,2002年以来,全国共竣工公共文化设施项目近3.5万个,其中县及县以下的占99%;竣工项目总面积2800多万平方米,其中县及县以下占88%。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076个(其中县级公共图书馆2683个),文化馆3301个(其中县级文化馆2919个),乡镇(街道)文化站 40575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34101个)。全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全覆盖,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65.3%,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基本建立。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使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据统计,全国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设施面积由2002年的45.4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78.2平方米,增长了72.2%;每万人拥有文化馆(站)面积由2002年的93.7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234.2平方米,增长了149.9%。

  通过中央资金的大规模建设,有效带动了各地对文化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全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呈现上下联动的良好态势。据测算,“十五”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规划,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8亿元,带动地方投入15亿元,共完成建设规模209万平方米。“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中央财政投入39.48亿元,带动地方配套资金56亿元,共完成建设规模1000多万平方米。

  管理手段日趋丰富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组织各类讲座和参加人次情况

  为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2011年,文化部联合财政部实施了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免费开放。根据《关于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工作意见》,中央财政按照每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每年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5万元的标准,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按50%和80%的比例予以补助,东部地区实行以奖代补。2011年和2012年中央财政共下拨专项资金共计37.14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切实改善了基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截至2012年底,全国3076个公共图书馆、3301个文化馆、4057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此外,还进一步拓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一是各级文化馆将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志愿服务有效融合,走出了一条文化惠民捷径。通过指导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高水平开展,促进基层文化活动更加多姿多彩,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深入基层,造福于群众。二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通过讲座、培训等多样读者活动形式,有效拓展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方式。

  使用效益明显提高

  近年来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活动情况

  公共图书馆服务惠及人数持续快速增长。随着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立,图书馆不断拓展社会教育职能,广泛开展讲座、展览、培训、阅读推广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享受到平等、便利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据统计,2012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已达2002年的近两倍。

  文化馆(站)组织活动和培训功能日益突出。近年来,文化馆(站)开展了大量文艺活动和艺术培训,组织、引导广大群众进行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者、辅导者和带动者,也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2012年,全国文化馆(站)组织的文艺活动次数是2002年的两倍多,举办训练班培训人次是2002年的5倍多。

  乡镇综合文化站主体地位逐渐凸显。近年来,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文艺活动次数、举办展览次数和举办训练班班次均占到了群众文化总体比重的一半左右。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文化均等化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建设管理存在脱节

  全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情况

  (截至2012年底)

  全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业务经费情况

  (截至2012年底)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为“四个脱节”: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使用存在脱节。“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状况在部分地区依然十分突出;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保障能力和政策要求存在脱节。基层公共文化工作还面临着人才不足、资金不足等诸多困难,与相关政策的要求不匹配;三是文化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存在脱节。文化部门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中责任重大,但在资金分配、人员配置等方面话语权有限,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四是基层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存在脱节。文化机构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

  设施缺位。据统计,全国28.8%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和32.7%的文化馆建成于1990年以前。这些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大多不符合现代图书馆技术要求和建设标准,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22.3%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和 28.4%的县级文化馆建筑面积低于最低标准(800平方米),造成许多文献资料只能“束之高阁”,许多文化活动不能开展。从乡镇级看,个别地区还存在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不全、面积不足的现象。从村级看,全国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只有65.3%。

  管理缺位。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少于1万人的有705个,占县级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3%,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2.9%;全国县级文化馆年服务人口少于1万人的有1050个,占县级文化馆总数的36.0%,占文化馆总数的31.8%;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年服务人口少于1000人的有13681个,占乡镇综合文化站总数的40.1%。

  制度缺位。一是政策不到位。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机构、人员、管理等,在国家层面缺乏刚性要求和制度安排。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建设标准、服务标准的制定也相当滞后。例如现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标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出台时间均滞后于规划建设期,造成建设标准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实施不到位。在很多方面,尽管已经出台相应政策,但在执行中很难落实,也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三是考核不到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尚待建立,许多基层文化部门和公益性文化单位工作积极性不高。

  (本文摘编自文化部财务司撰写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情况分析》,由本报记者王连文整理。本文图表均由王子维绘制。)

(来源:中国文化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