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三溪乡村民表演的《彩龙船》
重庆巫山近年提出生态涵养发展之路,把巫山县建成重要生态产品基地、重要特色产业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旅游历史文化名县,力争到2020年,“三峡最美是巫山”叫响全国,巫山历史文化享誉世界,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活力迸发。
作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围绕定位实现这一目标?巫山县文广新局局长袁宏勋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到城乡一体、均衡发展。进一步推出精品力作,深入做好巫文化和神女文化的研究,强化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等。”
城乡统筹“五个一”
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204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有神秘古老的巫文化、巴楚文化和神女文化,有秦末汉初的古栈道、千年悬棺、汉墓群等古迹40多处,珍稀文物达1000余件。
一个文化资源的富县,怎样让文化惠及民生?2012年,该县开始实施农村宣传文化体育“五个一”工程,即3年内,全县各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分别建成一个文体广场、配备一套室外音响、安装一套农村广播、组建一支文艺宣传队伍、每月开展一场文体活动。
为了“五个一”工程的实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提供了5000万元的资金保障。“一个广场”建设资金由县财政按每个乡镇5万元、每个村2万元的标准以奖代补,由县文广新局验收合格一个,拨付一个。“一套广播”建设资金列入“村村响”工程专项经费。“一套音响”配备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由文广新局统一采购分配。县财政局按特大乡镇5万元、较大乡镇4万元、一般乡镇3万元的标准每年安排乡镇(街道)文化活动专项经费。
截至目前,该县坚持齐抓共管,高质量建设文体广场;坚持因地制宜,高标准配置室外音响;坚持建管并举,高水平安装农村广播;坚持宁缺毋滥,高起点组建文艺宣传队伍;坚持形式多样,高品位开展文体活动。全县已陆续建成12个乡镇文体广场和111个村级文体广场,为148个村和30个居委会配送室外音响178套,全县广播播出系统已实现县、乡、村整体联网,26个乡镇(街道)已完成文艺宣传队伍组建工作。各乡镇文艺宣传队每月开展一场文体活动,每季度到村居开展一场演出,不断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周末广场”搭舞台
“云也说美,雨也说俏,相伴三峡的神女峰哟,高耸成天上的歌谣……”金秋的一个周末,一首歌唱三峡的新歌《神女峰》响彻巫山县市政广场,这是该县开展的周末文化广场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共建山水港湾,同筑中国梦想”。
“周末文化广场活动自今年3月开始,由各乡镇、部门牵头坚持每周一场,目的是营造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文化氛围,充分运用文化载体,助推文化名县建设。”巫山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张潜说,每场活动分别确定一个主题,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巫山新面貌、展示工作成绩、宣传好人好事、抨击歪风邪气、弘扬本土文化、抒发时代情感为主要内容。像本次活动中,表演的节目有歌曲《最初的梦想》、《神女峰》,三句半《中国梦,巫峡情》,健美操《美哉,我的中国梦》、独唱《春天的故事》等,无不给人以力量,激励人们坚持奋斗,去实现美好的梦想。
“这些在舞台上表演的,都是各乡镇、各部门的文娱爱好者。”张潜说,因为开展周末文化广场活动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参与,大家自编、自导、自演。歌、舞、相声、戏曲、小品、朗诵、器乐、连箫、狮子、龙灯等等,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各乡镇、部门都尽量展示出各自的特色和行业风采,展现自己的文化实力。周末广场活动的长期开展,为官渡镇菜花节、曲尺乡李花节、邓家乡舍巴节、红椿乡牛王节等培养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周末文化广场就是巫山人民的激情广场大家唱。”巫山县城居民陈方可感慨地赞道。
送戏送到家门口
“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就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使命”,该县艺术团团长邬立新说,“那些特殊困难人群尤其需要文化生活。”为实现城乡文化互动,今年,巫山县文广新局以艺术团为班底,新编排了一台以“情暖巫峡”为主题的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演员们深入敬老院、特殊学校、军营、工矿等地,带去了舞蹈、小品、三句半和山歌,给孤寡老人、一线工人、留守儿童和聋哑孩子,送去实实在在的温暖。
“还是好多年前看过戏,这次再看,又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县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吴名礼,头天听说要看演出,激动得晚上没睡好,很早就坐到院坝里等。看到高兴处,老人们嘴巴笑得合不拢。
截至目前,这场演出已达22场次,观众超过1万人次。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