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溧水区石湫镇魏家村有一处近300平方米的宗祠,至今至少有两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南京市政府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如今的宗祠已俨然成了“危房”,如何才能保持原貌合理维修,让村民们陷入了困境。
百年宗祠是文保单位
这家宗祠是石湫魏氏宗祠,11月15日,金陵晚报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见到了这座宗祠,宗祠占地近300平方米。村里76岁的老人魏晋林告诉记者说,据藏在宗祠内的魏氏宗谱记载,该宗祠始建于康熙年间,至少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小时候这座祠堂可气派了,供奉的龛台上面画了双龙戏珠,很好看,有几米长。”说起祠堂的原样,魏老显得很自豪。记者看到,祠堂主要是木质结构,各个角落都雕刻精美:各式各样的花朵、活灵活现的龙,镂空的、弧形的、凹凸错落,在现在木工中很少见。除了木工雕刻精美外,祠堂内柱子下方的石头台子也很别致,有的写着“福”字,有的雕刻着各种花纹,可见当时雕刻之用心。在祠堂门口,记者见到了2006年6月南京市政府立的碑,将该宗祠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杂草丛生已成“危房”
但是,这依稀可见的雕梁画栋和石柱上均披上了厚厚的一层尘埃和青苔,祠堂年久失修已破烂不堪。在祠堂的大门处散落着一堆碎瓦片,魏老告诉记者说,是屋顶的瓦片掉下来的。当魏老打开祠堂大门时,记者发现庭院内杂草丛生。魏老指着墙体告诉记者说,有一面墙也倒塌过。
同时,另一位魏姓村民告诉记者说,摆放在祠堂内的两条龙灯也已经十几年没有舞了。如今的祠堂都锁着门,不让村民进入,“这里现在是危房,进来了万一房子塌了会伤到人的。”
亟待保护何时能修?
既然祠堂已经如此破败,魏氏子孙为何不想维修?村民魏宏祥告诉记者说,好多个村里人说愿意出资,但是,修复祠堂不是有资金就可以的,“这些精美的文物怎么才能在修护中保留下来,是个难题!”
魏宏祥说,他们在去年找过溧水区博物馆,因为觉得维修的申请手续复杂、时间太长,村民们就暂时没有申请。“我们接下来会尽快申请,也希望媒体帮我们呼吁,让相关部门能重视我们这座两百多年历史的祠堂的修复。”(通讯员 傅庭凤 魏优忠 金陵晚报记者 林巧芬)
(来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