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图书瞒印数 藏起的是诚信

2014年01月07日07:31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图书瞒印数 藏起的是诚信

  “为什么现在图书都没有印数?”网友一句发问暴露行业隐情

  最近,有读者在微博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图书都没有印数?”如此简单的一句发问,引来众多读书人的回应。书评人、编剧史航就附议说:“我也一直想问。”更多的网友则用“点赞”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不解。印数是图书每次印刷的具体数量,按规定应该印在图书版权页上。就是这么一小行阿拉伯数字,究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呢?

  不标印数成行业“惯例”

  为了验证网友提出的问题,记者在北京图书大厦随机抽取了50本图书,结果发现,这其中只有8本书的版权页上有印数。清楚标注有印数的图书,都来自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等著名出版机构,且多为经典文学类和社科类图书,而市面上流行的大量财经类、人物传记类、流行文学类图书,则几乎都没有印数。

  有意思的是,不少号称在市场上畅销的图书,也都没有在版权页上提供印数的信息。这其中包括号称20天售出100万册的《乔布斯传》,还有刚刚红火上市的《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此外,郭敬明、韩寒等多位颇具人气的青春文学作家的图书上,也没有标明印数,而一些励志类图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发现,图书上没有印数,已经成为近年出版界不少同行约定俗成的所谓“惯例”。据他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新闻出版总署就曾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图书的版权页上要注明图书的版次和印数,三联书店一直在按照这个规定执行。在李昕看来,印数能够反映出图书首印、印次、重印等信息记录,便于作者和读者监督。

  作家不给出版商“面子”

  对于更多的出版机构来说,是否亮出印数,关系到一个“面子”问题。有业内人士说:“如今图书品种越来越多,单本印数越来越少,反映在版权页上就会显得很难看,作者也会觉得没有面子。”还有人认为,不注明印数是一种营销手段。李昕说,有些出版社明明判断一本书能印几万册,但首次印刷只会印几千册,同时又怕挫伤书店和读者的信心,干脆就不注明印数了。

  不过,对于出版社瞒报印数的做法,很多作家并不情愿。作家毕淑敏表示,她经常被出版社告知,印数是商业机密,读者没有必要知道,可结果连她这位作者都不知道自己的书究竟印了多少册。为此,毕淑敏希望出版社能恢复标明印数的做法,让作者和读者心中的那本糊涂账都能清晰起来。

  作家阿来则发现,瞒去了印数,出版社就很容易借机炒作,“说是一本书卖了几十万册,但是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些书上都不写印数。”在他看来,出版社不敢把印数白纸黑字地标注出来,正是商业炒作背离实际情况的一个反映。

  还有业内人士透露,按照相关规定,图书销售需要缴纳13%的增值税,一些书商有通过隐瞒图书印数来偷税漏税的嫌疑。

  印数非鸡肋岂能被遮掩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出版社有了隐瞒印数的空子。中国版本图书馆办公室负责人陈松南介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图书书名页》明确要求,印刷发行记录中写上印数这一项;但《出版管理条例》中规定,出版社“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标注作者、印刷者、刊号等”,却并未提到印数。他认为,这说明图书是否标明印数,目前没有强制执行的要求。

  可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图书印数绝非可有可无的鸡肋。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总干事张洪波认为,作者无论采取任何形式结算稿酬或版税,都有一个愿望,想了解书的印数和发行量,但到出版社去了解往往很难,图书标了印数之后,作者就可以了解到书的销售情况和印刷情况。而且,从某种程度上,印数对读者选购图书也提供了参考。

  陈松南也认为,既然相关部门制定了行业标准,就意味着是行业的规范,具体到实际中,就要看其执行的效果如何,并要有相应的监管措施,但现在看来这方面显然是缺位的。张洪波也表示,原新闻出版总署关于版权页的相关规定已出台多年,但目前还是存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也许只有主管部门重视起来,才能让图书印数不再成为书商遮遮掩掩、自欺欺人的把戏。

(来源:北京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