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创办人之一,并于1967年创建了香港无线电视(TVB)。多年来,邵逸夫热心慈善,为内地、香港教育、医疗等事业捐助巨额款项。2002年,邵逸夫捐资创立“邵逸夫奖”,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 |
他是影视大亨,拍过上千部电影,参与创办香港首家免费电视台,影响力遍及全球华人社会;
他是慈善家,捐资兴建的图书馆、教学楼,遍布中国校园,捐资设立的“邵逸夫奖”,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
他是邵逸夫。1月7日早上,他走完精彩的百年人生,在香港清水湾寓所离世。
“如果没有他,香港的电影及电视业都会失色不少”
祖籍浙江宁波的邵逸夫,名叫邵仁楞,为人熟悉的“逸夫”,其实是他的号。因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香港人亲切地称呼他“六叔”。上世纪20年代,他辅助兄长在上海创立电影公司;50年代,在香港创办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制作电影;60年代,成为香港首家免费电视台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创办人之一。
邵氏兄弟公司拍摄过上千部电影,影响力遍及全球华人社区。公司采用片场制,引入工厂式流水线作业,拥有自己的发行机构和合作伙伴,从电影制作、发行到放映都开风气之先。不过,上世纪80年代后,邵氏不再投拍电影,所以内地的年轻一代,对邵氏电影并不熟悉。
他后来把主要精力投入无线电视,制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培养了一大批影视明星,成为不少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邵逸夫一手建立了盛极一时的电影王国,后来又成功经营香港最大的电视台,除了投资眼光长远,经营管理上他也有独到之处。
邵逸夫1965年出任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董事局行政委员会主席,1980年转任行政主席,两年前才卸任,最后的身份是荣誉主席。1月7日,无线发声明说,(邵逸夫)以无比的精力和视野,带领无线成为香港最大的电视台、和世界中文电视行业中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台之一。
曾经与邵逸夫合作的无线电视前总经理何定钧回忆,以往无线电视从不外购剧集,但邵逸夫看完《包青天》后,叫管理层也看看,最后无线买入该剧,在黄金时间播出。何定钧说,管理层最初抗拒外购剧集,只考虑在周末播放,但邵逸夫认为,要把脖子伸出外面看看,结果该剧在港收视非常理想。
资深政界人士周梁淑怡早年曾在无线任职。她说,邵逸夫对电影、电视行业发展很投入,对创意行业的感情浓厚,在发掘人才方面更是独具慧眼。
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总监卓伯棠表示,邵逸夫成立的邵氏电影公司,曾经每年出产数十部电影,都以中国文化为主题,对行业的贡献很大。邵逸夫在1980年担任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行政主席后,让全世界的华人看到了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节目。“如果没有邵逸夫,香港的电影及电视业都会失色不少。”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评价,邵逸夫积极和坚毅的精神,将有如他制作的经典电影及电视节目一样,长留香港人的心中。
“他为大众树立了回馈社会的榜样”
邵逸夫离世后,香港各界纷纷表示哀悼。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曾任逸夫书院院长的沈祖尧的话语,尤其感动人心,“邵博士的辞世让香港失去了一位慈善家,他的成就及对社会发展的不朽贡献,除鼓励了年轻一代外,也为大众树立了回馈社会的榜样。”而邵逸夫的另一个身份,就是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校董、逸夫书院创办人。
中文大学逸夫书院,在1986年由邵逸夫出资1.1亿港元创办,成为当时香港学界获得的最大一笔私人捐款。2011年4月,邵逸夫和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又馈赠价值约1亿港元的无线电视普通股股票给中大,并为逸夫书院成立奖助学金。
邵逸夫的慈善事业不囿于香港,而是遍布中国大地。内地人对邵逸夫的认知,很多源自遍布大学乃至中学的逸夫图书馆、逸夫教学楼。他离世的消息传开后,有人以“逸夫”两字在地图上搜索,共得到4000多个结果,由此推论邵逸夫在中国大中学校,至少捐资兴建了几千个“逸夫楼”。
邵逸夫先后出资成立了多家基金会,比如“邵逸夫慈善信托基金”和“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邵逸夫奖基金会有限公司”。 他的大多数捐赠,都是通过这些机构做出。
不过,他98岁那年,救助了一名遭遇交通意外的湖南少女,那是一次例外,当时,他以个人名义捐款,并附上亲笔信,鼓励少女生存下去。
2002年成立的“邵逸夫奖”,如今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科学奖项。奖项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上获得突破性的成果、且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邵逸夫奖”有3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100万美元。
邵逸夫离世后,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梁振英的评价,则更注重其在慈善领域的贡献,“邵逸夫是传媒及电影界一代巨子,更是人所共知的慈善家。”
正如香港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向邵逸夫亲属发出的唁电所说,邵老一生富有传奇,始终秉持爱国报国情怀和不懈奋斗精神,尤其关心国家发展,慷慨捐助内地教育、科技、医疗、影视、赈灾等诸多方面,“其创建的事业长在,其垂立的风范长存。”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08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