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风马牛不相及:反映古代对马牛生育崇拜的风俗

2014年01月28日13:58    来源:太原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风马牛不相及:反映古代对马牛生育崇拜的风俗

  “风马不接”其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简称,喻义是两种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关系。

  在生肖文化中,“马”和“牛”是一对冤家,“风马牛不相及”一说也是这种对立现象的反映。其语出《左传·僖公四年》。这年春天,齐桓公攻打楚国,楚王派使臣找齐国大夫管仲,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意思是“你为什么要来攻打我们”?管仲无法解释,两国遂结盟和好。此后,“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风马不接”等,便成了人们的口头语。

  “风马牛不相及”的原意到底是什么?后汉贾逵注称:“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其意思是:牛和马是不同的动物,到了发情期时牝牡相诱,交配繁殖。但如果是公马和母牛或母马和公牛,则不可能发生相互引诱、互相交配的事情,喻义是北方齐国跑来打南方的楚国毫无道理。

  楚国人在严肃的讲和中,使用“风马牛不相及”这种“粗俗”的语言作为外交辞令,在今天看来相当不适合,但由于先秦时期对马、牛等动物有一种生育崇拜情绪,人们并不认为动物发情相诱的现象低俗。如在古岩画中,曾发现了不少马蹄印类的符号,原来蹄印代表生殖器,是一种生育崇拜现象。

(来源:太原晚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