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大剧场商主导小剧场压力大 话剧市场不均衡是福还是祸

2014年02月20日07:33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大剧场商主导小剧场压力大 话剧市场不均衡是福还是祸

  原标题:话剧市场不再均衡,是福还是祸

  大热申城舞台的《喜剧的忧伤》日前落幕,为今年的话剧市场开了个好头。

  这两年,上海出现了好几部类似《喜剧的忧伤》这样人气、票房、口碑皆优的“神剧”。由于和普通作品拉开较大差距,之前维持均衡态势的话剧市场也出现了几个高峰。多数话剧人认为,马年话剧市场在整体平稳发展、增长的过程中,也有几个顶尖剧目值得期待。

  话剧票房与数量迎来全盛时期

  如今的上海话剧市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电影业的历史。在经历了低迷、复苏之后,单个剧目票房超千万元的话剧越来越多。这样的剧目都有“两把刷子”,有的主打场次积累,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悬疑剧、北京开心麻花的爆笑剧,每演必满;有的主打明星效应,将黄渤、袁泉、陈道明等影视红人推上舞台;有的拿当红影视剧或畅销小说当底本,比如《盗墓笔记》,原本不看话剧的观众也可能冲着一份情结去窥个究竟。

  随着票房激增,话剧样式在变,越来越多的作品更适合用舞台剧来概括。惊悚剧、爆笑剧、暖心剧、相亲剧、粉丝剧、明星综艺咖等越来越离奇的自我定位,已不算稀奇,而今还出现“话剧连续剧”,如系列话剧 《曾经》、《曾经的曾经》、《曾经3三好人生》、《曾经5哎呀!爸爸》等剧目,《盗墓笔记》则推出 “续集”《怒海潜沙》。当然了,舞台剧内涵越来越丰富,受益的还是话剧观众。

  观众更偏爱个性化类型化作品

  “话剧是民间消费、贴近百姓的文化样式。”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杨绍林看来,多元化的舞台表达样式,带来的必定是观众对个性化、类型化演出的追求。为此,上话今年的演出季几乎涵盖了经典到当代、国内到国外、儿童到中年等各种类型。

  去年,北京人艺五台剧目来沪轰动一时,观众也认为这是与上海话剧的“打擂”。但事实证明,“打擂”引来的是更多的南北交流与双赢。继去年上话应北京人艺之邀参加“2013首都剧场精品剧目展演”后,今年7月31日至8月10日,北京人艺也将受邀来到上话参演“北京人艺精品剧目展演”,为沪上观众呈现《雷雨》、《燃烧的梵高》、《解药》、《坏女孩的恶作剧》、《老爸开门》、《明枪暗箭》、《从前有座山》六部作品。虽然剧目多数较为年轻,但从北京人艺过去“票房保障”的地位来看,年中上海话剧市场势必会再现抢票场面。

  商业话剧风可能掩埋艺术追求

  现代人剧社负责人张余感慨,话剧热一次又一次爆棚,不断提醒他,剧目还能更好看,观众还能更多,票房也还能更高。

  面对话剧市场的大好时期,张余有些居安思危,“兴盛背后,我们看到大剧场话剧增多,小剧场话剧走弱的趋势。这很有可能意味着,更多具有原创精神的话剧作品、更多有艺术追求的小剧,会淹没在滚滚洪流中。”

  在张余看来,如今的话剧市场犹如春秋战国时代,众多强者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前些年,市场整体票房不如现在,但制作演出团体多、风格样式各异。而今,强者是清一色的商业化话剧,这对话剧未来的发展并不利。”张余说,“除了调笑、惊悚、粉丝、3D之外,我们缺的是严肃、深邃和艺术。而在话剧史上能留下一笔的恰恰是后者。”

(来源:解放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