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7时35分,老红军、著名文艺家、武汉市文联原主席、党组书记莎莱在武汉协和医院因病去世,享年91岁。
莎莱原名李如琳,祖籍河北,1923年生于安徽蚌埠。1938年赴延安,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调到鲁迅艺术学院,师从冼星海。1949年,莎莱随军南下来到武汉,从此在此生活和创作。
去年5月,莎莱因病入住协和医院。其间,历经多次手术。莎莱长子程雪林说,母亲意志从未消沉,更没想过要放弃。他提到,去年11月,老人90岁生日时,思维仍然非常清晰,“她坚持看青歌赛”,在病床上她仍然想创作新歌,“后来实在写不动了”。
“去世前,母亲反复提及,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武汉,离开了会想念”。程雪林说,莎莱要求去世后一切从简,骨灰撒在长江。
程雪林告诉记者,母亲临终前一日,拉着他的手说:“你握着我的手,我很累,想睡一睡。”
年轻时,莎莱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革命和音乐事业。她在延安创作的第一首歌,是在冼星海的指导下完成的合唱《怒吼吧,鸭绿江》,这首歌很快就在“东北抗联”中传唱。1939年,《黄河大合唱》首演时,她担任《黄河怨》的女高音独唱,获得“战地百灵”的美誉。
在延河边,莎莱谱写了《纺棉花》等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纺棉花》后入选我国小学音乐课材,并被俄罗斯最著名的音乐学府——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选为声乐教材。解放战争期间,莎莱在歌剧《白毛女》中饰演喜儿,角色深入人心。
上世纪80年代,莎莱主创大型歌舞诗乐《九歌·屈原》。“《纺棉花》和《九歌》,是母亲最满意的作品。”程雪林说。《九歌》后获文化部“文华奖”。
作为主要组织者与领导者,莎莱策划举办了我国四大音乐节之一“琴台音乐会”。“莎莱的经历记录了武汉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脉络”,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方石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