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舌尖”申遗:是利益驱动?

2014年02月27日09:47    来源:海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舌尖”申遗:是利益驱动?

  这些年,“申遗热”从没降过温,但是从景点一窝蜂申遗,到美食一窝蜂申遗,还是有一种让人不知今夕何夕的错愕感。“利益当头”,申遗之本谁还在坚守?

  一直以来,美食申遗的零星活动从没停过,早在2008年,扬州的富春包子就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火腿、五芳斋粽子也在申遗大业上有所“斩获”。但是真正形成“汹涌大潮”,和最近高调申遗的武汉热干面、重庆火锅关系不浅。

  “申遗”是个筐,这回装的是“口福”。只有不敢想,没有不敢申。一段时间以来,一场关于地方美食申遗的“网络推荐”夺人眼球: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云南过桥米线、四川担担面、河南烩面……都成了“香饽饽”。

  不得不说,有些申遗项目很有价值,申遗很有必要。但是一旦成风,就未免有些步入误区。疯狂申遗,大推项目,说到底,是利益驱动在起作用。

  在网络上,不少食客评论认为,富春包子价格涨了,但味道大不如前。还有消息说,前不久申请非遗的武汉热干面也涨价了。有网友质疑,莫非搭上申遗的快车,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

  事实上,“申遗成功就涨价”,早已经成为一条“定律”。景点如此,美食也不能“免俗”。换句话说,申遗的背后,藏着“伺机涨价”的潜规则。

  从民意的角度来看,对于美食申遗,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它涨不涨价、一旦镀上“非遗”金字后还能不能平民化?而不是其他。若以申遗成功为借口,推动涨价,未免急功近利,不太厚道。

  当然,美食行业翘楚,对于美食具有特别的感情。倾心申遗,也有保护品牌的考虑,有些项目,确实到了后继乏力不保护就面临绝境的地步。但应知,一旦有价值的项目申遗成功,应该惠及更多人,实现“多赢”,而不是利益独占、抬高门槛,这样才能有助于品牌的传承。

  有专家透露,因美食申遗泛滥,“舌尖上”的项目正在收口。这是必须的。

(来源:海南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