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著名油画家陈可之介绍巨幅画作人物肖像《中华英雄邓世昌》。 周毅 摄
图为著名油画家陈可之创作时,邓世昌的服装。 周毅 摄
中新网重庆9月15日电(记者 连肖)正值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著名油画家陈可之创作巨幅人物肖像《中华英雄邓世昌》,重现了邓世昌带领“致远舰”抵抗日舰,最后被击沉船的悲壮画面。
史料记载,1894年9月17日,在甲午中日海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与日本军舰在黄海上激战5小时,直至弹尽受创,终被日军鱼雷击沉,同舰官兵246人殉职,仅7人生还。
15日下午,重庆的陈可之工作室,中新网记者看到刚刚完成的画作《中华英雄邓世昌》。
高两米多的画板上,邓世昌站立着,其身后炮火连天,被日军鱼雷击中的“致远舰”半沉半露。邓世昌的忠犬“太阳犬”正在向海里沉落。画作最下方,是舰上官兵和“致远舰”一同殉国的“集体像”。
表情非常“复杂”,是这幅人物肖像的最大特点。画上的邓世昌,脸上沾满血水、汗水、泪水和海水,血水迸溅而出,碰到海水凝结成一颗颗“血滴子”。他的表情,有殉国最后一刻的悲怆,有誓死卫国的决心,有未歼日寇身先死的不甘,也有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失望。
陈可之说,早在2006年,他就开始动手筹备甲午海战题材的油画。此后,他“取经”多位历史专家,又遍读《甲午镜鉴》、《甲午殇思》等书籍,最终确定了邓世昌与“致远舰”殉国最后一刻的诸多细节。这些细节包括,“致远舰”最后沉没是右侧先倾斜,舰头先沉入海中;邓世昌的遗体最终没有被发现,由此推断其可能是闭气而亡,才没有因饱吞海水而浮出海面,可见当时他抱着必死的决心。
正因这些历史细节,陈可之笔下邓世昌殉国最后一刻的肖像,才七窍流血,表情复杂,无比悲壮。
陈可之,中国著名油画家,代表作《冬日晨曦》获首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奖”,《长江魂——三峡纤夫》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东方之子》被誉为华人跨世纪形象。其多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瑞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北京人民大会堂等收藏。
据陈可之透露,他正在筹划创作一系列重大历史题材画作,邓世昌肖像仅是其中之一。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