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国家剧院要具备专业化和国际性

2014年11月13日07:4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国家剧院要具备专业化和国际性

   周予援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演员。

   兼任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会长,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中国中心主席,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自2013年5月赴任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以来,周予援一直十分低调——除在国家话剧院组织的活动中简短讲话外,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履任一年半之后,周予援终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畅谈国家话剧院的管理思路和创作设想。

   记者:世界众多知名剧院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您心中,国家话剧院的艺术风格应该是怎样的?

   周予援:国家话剧院是在2001年12月25日,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两个久负盛名的剧院合并而成的。首任院长赵有亮曾经说过,没有风格就是风格。

   我想说,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追求,应该是让艺术家充分展开自己才华的翅膀,创作出题材多样、形式多样、古今中外、包容整合的精品力作,形成国家话剧院风格的多样性。

   记者:那您准备带领国家话剧院怎样去努力和实践呢?

   周予援:其实,国家话剧院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一直都很明确——彰显国家艺术形象,体现国家艺术水准。因此,我提出了“创作、演出、管理”的六字方针。其中,创作和演出是剧院的生存之本,管理是为创作和演出服务的,而剧院要在创作中始终遵循剧院、艺术家、观众并重的艺术理念。

   记者:说到国家话剧院今年的创作,与英国国家剧院合作的中文版《战马》最为耀眼。我听说,剧院把国家下拨的人才培养经费,全部用在了《战马》上。

   周予援:是这样的。因为中文版《战马》的意义,早已远远超出了两个国家级剧院关于一部作品的合作。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剧目,真正与英国国家剧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一个剧目,全方位地吸收、借鉴、学习国外剧院的经验、理念和技术,从而培养自己的团队,锻炼一支队伍,以至影响剧院整体的创作,也为今后全面实行项目制做好准备。

   以舞台机械和技术为例。我认为,现在全国各个剧院的舞台技术都不够专业。在英国,我亲眼见识了《战马》的舞台监督一个指令下达后,被各个部门一秒钟都不差地执行。我们总是差不多就好,而世界顶级剧院追求的是精确和精准。国家话剧院要承担这样的责任,要以国际化的最高水平为目标。

   现在,对于舞台上道具马的操作培训已经初见成效。日前,由我们自己的演员操作的“战马乔伊”在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进行项目推广时艳惊四座。之后,对于演员表演和舞台技术的培训还将继续,戏剧教育、剧目宣传推广等一系列方面,我们都会向英国国家剧院请教,可学的真是太多了。我也很期待2015年9月《战马》中文版在北京的精彩首演。

   记者:您刚刚提到的项目制和制作人制有什么区别吗?

   周予援:这个问题,我必须重点解释一下。

   现在国内很多院团包括国家话剧院之前实行的制作人制,都是借鉴了国外一些院团的做法。但中国目前的院团体制和创作经费的投资主体与国外剧团有很大不同。在国内,民营剧团实行制作人制是可行的,但目前并不适用于国家话剧院的艺术生产机制和流程。于是,我们拟采取项目制进行剧目运作。

   现在,如果是由财政经费来制作的剧目,国家话剧院会整合各个部门的精英组成项目团队,对剧目进行整体把控。项目团队将从创作、制作、宣传、演出推广四大环节共同打造。

   如果是由合作方全额投资的剧目,国家话剧院本着对投资方的投入和收入负责的态度,使用制作人制是可行的。比如今年我们创作的《山楂树之恋》、《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如此。

   记者:您上任之后,不仅注重新剧目的创作,还陆续复排了国家话剧院的一些经典剧目。保留剧目制也将成为国家话剧院的常态演出机制吗?

   周予援:是的。剧目创作只注重短期效应不可取,这不仅破坏话剧的发展,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剧院应该建立保留剧目制,而国家话剧院恰恰缺少这一制度。

   所以,2013年8月,在剧院上下的通力支持下,我们复排了《纪念碑》,大获成功,之后一直在陆续演出。今年,我们又推出了《死无葬身之地》,几乎每场演出结束后观众都不肯离去,积极参与演后谈。今年年底前,我们还将复排《萨勒姆的女巫》,明年将复排《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生死场》等国家话剧院的经典剧目。

   保留剧目制的建立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才的培养。国家话剧院已经有13年没有从院校招收应届毕业生了,人才断档严重,编、导、演、舞美人才没有接续。今年,我们恢复了高校毕业生的招收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今年我们创作的一系列新剧目,包括历史题材的《伏生》、国外经典的《离去》、现实题材的《枣树》、独角戏《花心小丑》和小说改编的《山楂树之恋》等,都大胆起用了年轻的艺术骨干,对剧院今后的发展、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老中青相结合的创作队伍,也是剧目品质保障的关键。

   保留剧目和新创剧目相结合的整体剧目建设也将促进国家话剧院“一大两小”3个剧场的资源整合。这些剧目将在剧场形成常态化演出,首先打好国家话剧院本剧场的“阵地战”,然后辐射到全国。

   记者:说到“辐射到全国”,今年国家话剧院一下子推出了5个演出季,非常有魄力。

   周予援:新疆、上海、杭州、重庆、台湾地区,这5个演出季我们在年初时就已经设定好了。每个演出季,我们安排三到四台剧目,统一审核、统一包装、一起推出,剧目集中展示,形成集团做战。这不仅减少了剧院安排工作中的重复劳动,做到了资源的整合,也在当地形成了更大的影响。为此,剧院还专门成立了对外合作中心。

   对于巡演剧目的选择,我们的原则是,市场效益好的和看似市场不佳但有社会影响力的剧目相结合,让演出季不仅成为对全国演出市场的开发过程,也成为培育市场的过程。

   年初时,演出季的消息一经发布,有很多演出商要与我们进行合作,最终我们选择了这5个地方。今年年底,剧院还会进行总结,对明年的演出季安排做出更好的规划。

   记者:大家都知道,国家话剧院人才多、明星多,您怎么调动这些明星的积极性呢?

   周予援:确实,国家话剧院艺术家多,充满个性的艺术家多,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艺术家多,他们是国家话剧院的宝贵财富。

   我也是演员出身,我最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虽然国话是我家,但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虽然他们现在“回家”的次数并不多,但我相信,通过剧院在剧目的选择、国际的合作、创作的尊重、合理的安排、待遇的提高等方面的努力,会有更多的艺术家回归舞台,将剧院每一颗闪亮的珍珠串成国家话剧院的整体艺术形象。

   12月25日,由李宝群编剧、查明哲导演的描写农民工题材的新作将在国家话剧院首演,小陶虹和刘威听说了剧院的创作安排,积极热情地加入剧组、回归舞台。我相信,今后“常回家看看”的艺术家会越来越多。

   记者: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有关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国家话剧院是怎样进行学习的?您对讲话精神有怎样的领悟和心得?

   周予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非常及时。“看得准、分析透、方向明”这9个字是我对讲话的认识和理解。习总书记对当前文艺战线存在的问题看得准;对问题的产生和根源分析得非常透;为今后文艺创作指出了明确方向。剧院上下热议讲话精神,并召开了艺术家座谈会。

   国家话剧院应坚持崇高艺术理想,塑造国家艺术形象;应代表国家话剧最高水平,并具有国际视野;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艺术理念;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之宗旨;必须狠抓艺术创作,抓好艺术源头,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话剧作品。

(来源:中国文化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