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著名作家曾敏之3日去世 1946年曾独家采访周恩来

2015年01月06日07:43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至真至诚曾敏之

  曾敏之 著名作家,诗人,报人 ★1917年10月出生于广西罗城。 ★193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抗战期间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 ★1942年进入《大公报》工作,历任记者、采访主任。 ★1946年独家采访周恩来,并发表长篇专访《谈判生涯老了周恩来》,轰动一时。 ★1978年后任香港《文汇报》副总编辑、代总编辑。长期担任香港作家联合会会长。 著有杂文集《曾敏之杂文集》,散文集《望云海》、《文苑春秋》,专著《诗的艺术》、《古典文学欣赏举隅》等。杂文集《观海录》获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2015年1月3日清晨于睡梦中去世。

  2013年春,曾敏之与李辉对饮

  曾敏之致李辉书信

  ◎李辉

  引

  2015年1月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忽然接到香港画家范淳奇先生的一则微信:“李先生:曾公敏之先生昨天走了!”

  我不敢相信!

  几天前,去年12月31日上午,正在开部门例会时,我接到曾先生的电话,他问候我们夫妇,说给我们拜年,声音洪亮,清晰。我问他的身体,他只是告诉我最近不好,但九十八岁的老人,所谓不好,我想也无大碍。接完电话,我还高兴地对同事说:“九十八岁的老人还亲自打电话拜年,身体多好!”谁能想到,才两天多时间,他就走了。

  我回复范先生:“怎么会?三十一日我们还通过电话!”

  范先生回复:“我也不敢相信,但确实在昨天睡梦中安详走的。元旦那天也跟他老人家通了电话的。是三日上午七点还未见曾公起床,保姆叫门才发现走了。”

  睡梦中安详走去。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圆满走完生命旅程。

  一

  仗义执言,为新闻记者争取采访自由

  第一次见到曾敏之先生很早,早到已是二十几年前,当时他年近古稀。

  结识早,了解却不深。后来读一本《敢遣春温上笔端——曾敏之评传》,才对他的生平与创作有了一个浅显轮廓的印象。

  为曾先生写评传的,是我在复旦大学念书时的老师陆士清先生。当年与我一样在复旦听过陆老师讲授港台文学的,还有同窗陈思和兄。这一次,陆老师请思和为这本《曾敏之评传》写序。

  思和在序文中,重点评价“文革”结束后曾先生受命前往香港主持《文汇报》工作的业绩,对其历史渊源、创作成就、文化贡献,有相当全面与精当的论述。思和写道:

  他具有优秀记者的资历和敏锐性,使他在鱼龙混杂的香港文化界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他具有长期编辑的丰富经验和高瞻远瞩,使他能驾轻就熟地利用《文汇报》在海外的声誉指点江山,振聋发聩;他具有作家的才情与文笔,使他立足于香港纵情于文坛,文史杂论、诗词散文双管齐下,为香港文艺添了光彩;他更具有大学教师和学者的学科眼界和学术思维,从一开始他就把香港文学从一般报刊评论的小小圈子里摆脱出来,使其与高校、研究所紧紧捆绑在一起,使之进入高校教学领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敢遣春温上笔端——曾敏之评传》,第三页)

  读这本评传,曾先生的历史身影渐渐清晰起来。

  曾先生的家境与少年漂泊,对他一生的影响颇为重要。曾先生祖籍广东梅县,在曾祖父那一代举家西迁至广西。曾先生1917年出生于广西罗城,即如今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还未上小学时,父母不幸双亡,从此,他不得不靠自己走在这个世界上。

  十五岁那年,他便担任一座小学的校长,在漂泊中体验酸甜苦辣,在独自创业过程中磨炼自己。曾先生的这种情况,与“五四时代”之后不少文化人的经历颇为相似,继他们之后,他也走进了这一文化群体。

  陆老师描述曾先生担任小学校长时的生活,氛围与情景,令人神往:

  年仅十五岁的曾先生,先找了梅寨区公所的校董,然后上任了。他按自己对学校生活的体会治理学校。早晨学生集合,升旗、做操,然后上课。他教语文,另两位老师一教数学,一教绘画、音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梅寨地处黔桂边界,是苗、瑶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民风纯朴,对老师十分尊敬。当地区公所有个专职干事,原来是农村的情歌手,与乡民相处得很亲密。有时他会来学校,晚上带曾先生他们去山寨家“坐堂”。所谓“坐堂”,即是娱乐性的小聚会。虽是小聚会,但十分热闹。厅堂中央点燃着熊熊的火盆,四周坐满女孩,她们倾情欢歌。有时独唱,有时男女合唱,苗家山歌,情意绵绵!有时还会走来一位一脸英武之气、手佩手枪的女人,一看就是有钱有势的人物,但她对老师却也彬彬有礼,并与大家同乐。曾先生身临其境,领略苗家风情,不仅身心愉快,而且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生活素材。

  (《敢遣春温上笔端——曾敏之评传》,第十一至十二页)

  除了为日后创作积累生活素材之外,我其实更看重早年生活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经历,影响曾先生形成了鲜明的性格:敢爱,敢恨,开朗,透明,豪爽。

  这种性情,一直伴随曾先生前行。恰恰是性情所致,一九五七年他因坦率直言而陷入逆境多年。

  起因为《南方日报》的一名记者采访受阻。1957年四五月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广州为其中一站。曾先生当时已从香港回到广州,负责香港《大公报》、《文汇报》、中国新闻社三家联合报道。据《曾敏之评传》所述,广州在越秀山举办欢迎大会时,发生下面一事:

  “很多记者都去采访,《南方日报》有个女记者岑荔丹,也去了,想进会场采访。但是广州公安局一个副局长孙乐怡……不太理解什么文化新闻,把她拦住了,要打她,把她推出去。这件事发生后,所有的记者都很气愤,大家愤愤不平,但也无可奈何。”曾敏之当过《大公报》采访部主人多年,他认为“新闻记者,发了记者证,就应允入场和采访。这样的自由也没有,记者怎么当?新闻怎么发?我们的新闻工作怎么改进?”曾敏之想,这件事,适当的时候一定要提出来。

  (《敢遣春温上笔端——曾敏之评传》,第一二一页)

  “适当的时候”来了。正值大鸣大放兴起之际,曾先生受文友、广州市市长朱光电话之邀,前去参加一个鸣放座谈会。会上,曾先生谈到不久前发生的记者采访受阻一事,直抒己见:“新闻采访,应该给个自由,不应该这样无理地限制,没有新闻自由,我们的工作难改进。”

  很快,局势急转直下,因为这番话,自抗战起一直活跃在左翼新闻界的曾先生,内定为“右派分子”,被打入另册……

  陷入逆境,性情依旧。“文革”结束后,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曾先生,还是那个坦率的性情中人。可以乐,可以忧,可以吟诵高歌,可以怒发冲冠,可以拍案而起……

  二

  拍案而起,为巴金遭遇非议奋笔直书

  这些年来,在曾先生身上,我不断感受到他的热情、豪爽,其至真、至诚的情怀,令人感动。

  我与曾先生开始有较多来往,是在1995年之后。这一年,我们夫妇访问香港,这是我的第一次香港行。他和一批文友听说了,热情相邀,在尖沙咀的一个饭店设宴款待。一走进包间,他马上拿出两瓶人头马放在餐桌上:“来,我们好好喝喝。”

  早就听说他喝酒爽快,那天,真的见识了。已是七十八岁的老人,却没有闲下来,不停地向各位敬酒。席间,他关切地问候我们共同熟悉的一些老人的近况。我们谈巴金,谈萧乾,谈不同话题……

  后来,我又去过几次香港。每次聚会,依旧是他带酒,大家共享。喝到兴头,他会即席朗诵自己新写的旧体诗。哪里像一个八十岁的老人?

  1997年,曾先生来京我们得以再聚。此时,我正在撰写黄苗子、郁风夫妇传记,席间我请他回到香港后,能否帮忙查找1949年郁风在香港《文汇报》发表的关于开国大典的通讯。回到香港,不久他来信如下:

  李辉先生:

  北京会晤,未能多聆教益,十分遗憾。

  承嘱代找香港文汇报开国大典时郁风大姐所写的通讯,我回港后就托文汇报的朋友办理这件事。由于是数十年前的旧报,如非入了电脑,翻检不易,迄未有下文,仍在追问中。先此奉闻,有劳惦记。

  彦火兄说贤伉俪十二月有来港之行,届时希通知,我们欢迎您俩与文友们畅叙。 祝

  文安

  应红同志均此致候

  曾敏之

  九七、十一、卅日

  虽然未能查阅到旧报,但他对待一个晚辈的请求如此认真,令人感动。

  未想到,不到一年,1998年9月间,一次因我而起的关于巴金的激烈争论,将曾先生、罗孚先生两位老人卷入其中牵扯。

  曾先生早在抗战期间便认识巴金。1942年,二十五岁的曾先生曾在桂林,帮助王鲁彦先生编辑《文艺杂志》。巴金是王鲁彦挚友,也是《文艺杂志》的积极撰稿者,先后为《文艺杂志》创作《还魂草》、《长夜》、《某夫妇》、《灯》等小说、散文。在此期间,曾先生与巴金有了交往,从此,巴金一直是他所敬重、爱戴并有深厚感情的前辈。后来,他曾写过多篇记叙巴金印象文章,尤其对晚年巴金所写《随想录》予以很高评价,作为历史过来人,他深知承受过精神之苦的巴金,晚年的所思、所忧,是当今中国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文化财富。

  时在1997年,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五卷本《李辉文集》。一位我非常熟悉的内地杂文作者朱健国先生,突然在香港《开放》杂志上发表文章,从读拙著而展开议论。

  清代乾隆年间,曾编纂《贰臣传》,选录一批曾在明朝做官,后又在清朝做官的官吏,因此,所谓“贰臣”,通常是指既在前朝做官又在后朝做官的人。朱健国在文章中,借这一特定的概念,激烈抨击巴金等同时代的许多知识分子,将一九四九年前后他们的思想变化和生存状态,简单化地、粗暴地归之为“贰臣”,实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阵势。

  作为历史过来人,曾先生无法接受以这种方式抨击他所爱戴的巴金。于是,这位性情中人,拍案而起,奋笔直书,予以反驳。文章发表之前,他寄来校样并附下面一信:

  李辉兄:

  别来又易春秋,想忙中一切都好!

  今寄奉由耀明兄将发于《明报》月刊的两篇文章,十月一日出版。于頻是我以笔名批斥朱建国的,他作了回应,看来我得再写文章,对朱打着“清高”幌子,实则贩卖“左毒”的言行痛加驳斥,想来您不会同意他标榜的“新贰臣”标准吧?

  寄上的文章,我以《谈贰臣传》为题,是排版时的清样,发表时耀明改为《巴金岂是失节的贰臣?》,因复印字迹不清,(传真)所以附上我原题的清样以资对照。

  ……

  也许我会到了内地打电话与您交谈。

  祝

  文安

  应红均此问好

  曾敏之

  98.9.24

  其间,我们通过电话,聊了很久。

  在香港发生的这一激烈争论,渐渐平息。

  十几年已然过去。现实情况是,巴金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他在《随想录》中提出的诸多命题,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或者因简单、粗暴的贬低,被人们遗忘,更没有过时。相反,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历史深处,追寻真相,直面历史,此时,他们的所作所为,晚年巴金曾以衰老之躯而身体力行,在他们发出的声音里,可以听到巴金呼吁之声的回响。

  三

  交友甚广,捐赠数百封文人书信

  一次意外见到曾先生,是在2009年夏天。

  我应《南方都市报》之邀,前往广州文化讲坛做一演讲。演讲结束,才发现九十二岁的曾先生也坐在台下。他告诉我,这些年,他长住广州,看到报纸上的预告,就专门来了。见到高龄的他,居然坐了两个多小时动也不动,我很感动。闲聊几句后,如在香港时一样,他执意要请我吃饭,还说,再约几位广州文友。他约好时间,留给我酒店地址。

  第二天,我如期前往酒店,找到说好的包间,可是空无一人。他没有手机,打到他家,保姆又不会说普通话,无法沟通。我等了好久好久,无奈中只好悻悻而去。几个小时后,我的手机响了。原来他们去的人多,临时换了一个包间。他们没有想到,服务员未能明白告知我。他忘记带我的手机,大家只能等,等了很久才开席。电话中,曾先生说,他担心我人生地不熟,出了什么故障。对我的爽约缺席,曾先生没有一丁点儿的抱怨,这更让我懊恼,愧疚。

  这便是曾先生,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真诚待人,宽以待人。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巴金的遗风。

  2013年,我与曾先生通信最多,主要与他向巴金故居捐献信件相关。

  年初,我写信给曾先生,并附寄一份新出的《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副刊上,新开设一个专栏“名家书简”。我知道,他的文坛交往既广且深,一定会有一些有内容、有趣的往来书简。我请他抽时间挑选几封寄来,以为该专栏增光添彩。很快,他就回信,并寄来王辛笛、饶宗颐、白先勇等人写给他的信,让我挑选。

  未承想,就是这样一次约稿,渐渐延伸为他决定向巴金故居捐献一批书信的大事。

  曾先生非常爽快地答应将巴金来信,以及已经整理出来的其他数百封文人来信,一并捐献给巴金故居,这一过程还不到一个月。他对巴金的深厚情感,由此可见。

  2013年4月,我有了一次广州之行。在广州,与我同去看望他的,还有巴金故居的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先生。

  九十六岁的曾先生,神清气爽,声如洪钟,一点儿也看不出已是年近百岁的老人。曾先生做事极为麻利认真,井井有条。他带我们走进书房,拿出一个个卷宗,所有来信均按人分门别类清清楚楚,并且,尽可能每个人写有简介,信件也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他没有助手,保姆也只负责照顾起居,这些琐碎费力的整理工作,都是他一人处理。拿到卷宗,我们只能感慨万分,为之叹服。当然,我也能感觉到,对将这些书信捐给巴金故居,曾先生的确非常开心。

  他执意留下我们在家里吃饭。他摆上菜,拿出一瓶白酒,斟满两杯酒,我们两人对饮。滴酒不沾的周立民,在一旁羡慕地看着我俩高谈阔论,举杯,干杯。九十六岁的他,酒量还是那么大,干杯还是那么爽,一个劲儿地想不断斟酒。我担心老人过于兴奋,几杯之后,坚决制止,强行将酒瓶从他手中夺走,他这才罢休。

  简简单单的一次午餐,有如此难得的对饮,远胜过其他。那种兴奋,那种在他面前无拘无束的聊天,走笔至此,感受依然强烈。

  事情没有结束。按照惯例,如今一般接受捐献的部门,应对捐献者略作经济奖励。我告诉曾先生,但他执意不肯,一再强调分文不取。既然如此,我想还是应该以别的方式予以弥补。曾先生善写旧体诗,书法也佳,正好见到新出吴小如自书诗线装本,颇有收藏价值,我便寄去一册,希望他能从自己所写诗词中,挑选若干自书,也为他出版一本线装本供人欣赏。这一次,他还是谢绝了。

  最终,除了印制一本《曾敏之捐赠书信汇编》手稿本之外,我们什么事情也没有为曾先生做。

  在这样一位至真至诚、淡泊名利的老人面前,还能说什么呢?

  如今,先生永远走了。走笔至此,几天前他的洪亮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责编:陈苑、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