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跟威廉王子同游史家胡同博物馆(图)【2】

2015年03月05日08:35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跟威廉王子一起逛逛史家胡同博物馆

  史家胡同24号,古朴的棕色木门上贴着大红的年画门神,灰墙灰瓦,白色大理石的门墩,门楣由老舍之子舒乙先生题写馆名:“史家胡同博物馆”。

  走进大门,右侧的墙上镶嵌着一块带字的方形墙砖,上面刻写着:“史家胡同24号院的修复工程受益于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的慷慨资助。”

  院子里,高大的梧桐树,得需二人合抱才能围住。树枝上,挂着两三鸟笼,芙蓉鸟、黄鸟,嘤嘤地叫着。东墙影壁前的回廊,一只鹩哥见到游客兴奋地说着:“你好”。脚下,灰砖铺就的场院,刚洒过些水,隐隐地泛着湿气。灰白色的墙砖,斑斑驳驳。博物馆管理员刘平太介绍,这坑洼的地砖和灰白的墙砖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这是个一进两重的四合院,两个院子通过一个月亮门相连。在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英国查尔斯王储基金会资助,建起了胡同博物馆。馆内设有史家历史展厅、人艺展厅、近代教育展厅、陈西滢及凌叔华纪念展厅、胡同名人展厅、时代记忆展厅,展示了一批从居民那征集的地砖、砖雕、门墩、抱鼓石、汉白玉井圈等胡同物件,尤其是一个根据1957年测绘图和1959年航拍图制作的史家胡同沙盘,逼真再现了整条胡同50多年前的历史风貌。

  2010年规划修缮24号院时,施工方就四处搜集整修四合院剩下的老砖。铺设地面的砖,全都是从居民要处理掉的建筑垃圾中“捡”回来的宝贝,有的砖上至今还留有洋灰,总量超8000块,名副其实的“修旧如旧”。

  捡回来的砖需要加工,形成一个梯形,再干码灌浆,使墙体牢固。讲解员刘师傅指着正对大门的“史家历史”展厅的墙体,给参观的游客讲解。“看起来这是一间大屋子,其实,这算6间房。过去的四合院,一柱一柁算一间。”

  刘平太从修缮史家胡同24号起,就参与其中,如今又作为博物馆的管理员和讲解员。他说:“我是这个博物馆的见证者和守护者,这是我的家,也是大家的家。”

  史家胡同24号修缮时,提出的修复理念是要按照中国传统古建来修复这个院落。一是要用传统工艺,二是要用老砖老瓦老石材。刘平太说,施工队伍是从颐和园、故宫找来修复古建团队。院子里和墙体里的老砖,就要去危房改造时的胡同里寻找。

  “你看这砖,都是带款的。”刘平太展示,灰色的砖上印着“广顺窑”字样,“清末民初的,款儿就是商标,这砖就是这胡同里的。”刘平太说。

  展馆里收存了不少的建筑雕饰和构件、老砖老瓦。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哲指着一块老雕饰说:“这个看起来不够精美,但是是一户胡同人家改造住房时拆下来的老物件。我们说你修好了再安上去,但是主人因为费用问题,就舍弃不要了。”李哲脸上现出惋惜的表情。“它们本应在胡同里,在屋宇门楼上,可人们意识不到它们的珍贵,拆改丢弃。希望有一天大家的保护意识提高了,还会把它们用回原处,那时我们会无偿地提供,哪怕这博物馆空了!”

  像这样修旧如旧的设计,博物馆内还有很多。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1130平方米,使用面积778平方米,设有8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各式各样的展品原样重现了当时的胡同生活。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聘文复印件、旧时家庭用的笸箩、淡出市民生活不久的公交票证,还有两间房屋,专门依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家庭布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间里,一床一桌,两椅两箱,木质家具十分简单,半导体收音机是摆放在房间的“大件儿”;七八十年代的家庭布置则逐渐时尚,室内有了组合家具,应了当时“组合家具沙发床、黑白电视放中央”的流行语。这些物品大多是从居民手中征集到的,它们就像历史的见证者一样,记录了史家胡同的变迁。

  图片提供/史家胡同博物馆

  “查尔斯王储”出了550万 博物馆仍夹杂在旧楼房之中

  在街头巷尾热议威廉王子到史家胡同博物馆参观之时,很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前,查尔斯王储已经将目光转向了这家博物馆。

  羊年大年初一,查尔斯王储夫妇一行人来到伦敦唐人街 的“中国站”, 这是由查尔斯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资助设立的中英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站”内,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运用传统工艺和绿色科技,将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重现在世人面前。

  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哲介绍说:“凌淑华女士晚年决定把自己的房产捐献给国家。凌叔华的女儿陈小滢女士在转让产权时,向街道提出,院子应用于公益”。

  2009年10月,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分部在北京正式启动,基金会的前项目负责人,现任英国王储传统艺术学院的中国代表胡新宇介绍说:“基金会当时正准备做一个小型的、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项目。出于资金和位置的慎重考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直到史家胡同24号进入了王储基金会的视线。

  2010年4月,胡新宇来到这里的时候,院子属于半闲置状态。里边长起了荒草,房屋也不够牢固。

  “双方共同商讨决定建立一个老北京胡同的博物馆。查尔斯王储对修复老建筑很感兴趣。”胡新宇说。查尔斯王储热心于资助环保和减排事业,另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是老建筑保护和旧城复兴。他反对现代建筑的过分铺张和浪费能源,主张充分回到借鉴过去的建筑模式,并进行可持续性设计。

  王储基金会对这个博物馆的建筑要求是:形式上要传统,功能上要现代,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个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利用,如何给喜爱胡同的人使用。在设计过程中,使用了“地源热泵”这种绿色环保技术,可以达到冬天供暖,夏天制冷的效果。

  2011年10月,整个院落的修复工程破土动工,直到2013年4月30日修复完成。查尔斯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共为此出资550万。而朝阳门街道也申请了东城区政府的名城保护基金,为此专门拨款300多万元。

  李哲说,为了更好地布展,他们请来了为首博等大型博物馆布展的专业团队。“当时对方很为难,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小型的博物馆展览。”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10月18日,史家胡同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已经接待参观人数超过一万五千人次。

  讲解员刘平太每天都在这座老民居博物馆里讲解着那些老物件。他指着第一展厅里铺在地上的112块民国时欧洲进口的花色老地砖说:“这是这个老房子里拆出来的老地砖,当时堆在门口一堆儿,我们说要建博物馆,主人就送给了我们。”旁边一位上了年纪的参观者回应说:“过去老北京四合院里的地砖就是这样的。”

  刘平太指着郑希成老先生画的凌淑华故居介绍:“我们的博物馆,其实只是凌淑华家四进四合院的后花园的一半。正南正北为正房,这个四合院的正门应该在干面胡同,我们现在博物馆的大门是她家的后门,在史家胡同。”

  然而位于干面胡同正门的那半个后花园目前仍是杂院,让这个古香古色的博物馆夹杂在红砖楼、搭建房的凌乱格局中。只有空中不时回响的鸽哨,才让人觉得这里还是那个传统的北京。

上一页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