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篇数达到756篇的笔记体小说《陈州笔记》是已故著名作家孙方友的经典之作,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笔记体小说之王”。3月28日,来自省内外文学界、评论界、媒体界的专家学者周大新、刘庆邦、何向阳、南丁、田中禾、何弘、李静宜、杨晓敏、墨白、冯杰等在省文学院齐聚一堂,对《陈州笔记》的艺术价值进行研讨。
《陈州笔记》以陈州文学地理为中心,融合了笔记小说、公案小说、白话小说的优秀叙事传统,吸收民间文学、评书、曲艺、戏剧等的长处,以非凡的想象力塑造了上千个人物形象,创造性地发展了“一石三鸟”、“翻三番”的叙事手法,对新笔记小说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孙方友仍在伏案写作,他把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文学事业。
在与会专家学者眼中,《陈州笔记》是继《聊斋志异》之后中国笔记小说的又一座高峰,孙方友的新笔记小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史价值和精神意义。与会专家认为,孙方友的文学成就在生前是被低估了,他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以淮阳为写作源头和精神家园开创出的新笔记小说,营造出了一个独立而辉煌的文学世界。一个作家一生能为文学作出的贡献很有限,孙方友用过人的定力坚持开拓,营造了具有文化意义的陈州,也在文体上有自己的开拓,再现了笔记小说的辉煌。他对东方文学的贡献很了不起,也证明了小镇生活、小镇人物能够写成大作品,能够成就伟大的作家。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表示,著名作家福克纳说,一片邮票大的故土一辈子都写不完,那里不断地涌现新发现,像开掘一个金矿。孙方友也在陈州开掘了这样一个金矿。《莽原》杂志社主编李静宜表示,《陈州笔记》内容广博,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人物涵盖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是现实生活的浮世绘,对于过往的社会历史、逐渐消亡的传统行业来说是一部很珍贵的文字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