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坐落在大理古城玉洱路, 2012年12月30日,云南省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原“蒋公祠”基础上改扩建而成。
“蒋公祠”是祭祀清代将领蒋宗汉的祠堂,是古城内保存最完好、最具白族建筑特色的清代祠堂建筑群。蒋宗汉是云南鹤庆人,清同治年间以军功升任腾越镇总兵。公元1885年(清光绪11年)在中法战争中参与爱国将领冯子材将军指挥的“镇南关大捷”,升为贵州提督(后调任云南提督),赐一品衔。死后谥“壮勤”。
据介绍,目前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分设5个主题馆,分别展示了大理白族本主、刺绣、剪纸、甲马、绕三灵、霸王鞭、洞经古乐、扎染、传统节庆、下关沱茶技艺等多种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地展现了大理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轨迹。它们是大理文化记忆的重要承载体,也是大理文化的根基和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为研究传承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基地,为海内外游客了解大理开启了另一扇窗口。
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传统沱茶的制作流程。当地的金花先将茶叶放入蒸汽桶中盖上白布,大概蒸几分钟的时间后,将茶叶放入白布中进行揉搓成型,最后再放入木板下面,进行人工压型。就这样一步步的流程过后,一块儿独具特色的传统沱茶便做好了,它可以在通风的地方放上几十年的时间。
在院内的另一角,我们还欣赏到了传统的甲马纸印刷技艺。当地甲马纸相当于北方的孔明灯,都是用于民间祈福。据金花介绍,它的制作流程是这样的:在刻有各式图案的甲马纸模具上洒上墨,再将剪裁过的彩纸放在模具上,便能绘出各种不同的祈福图案。
目前大理州已列入国家、省、州、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有242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项,传统文化保护区22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7个,代表性传承人425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