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解析"上海三部曲"美学风格:精致、独特、有腔调

2016年03月16日08:34  来源:新闻晨报
 
原标题:徐俊解析“上海三部曲”的美学风格 头发、丝袜、西装,就要当年的样子

《大商海》

晨报记者 邱俪华

  昨天,“沪剧王子”徐俊发布了一个好消息,由他创作的“上海三部曲”经过打磨和修缮,将于今夏重装上阵,以3部连演的形式,呈献给京沪两地的观众。
  “三部曲”由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沪商精英话剧《大商海》以及去年揭幕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大型原创音乐剧 《犹太人在上海》组成。作为戏剧界少见的原味呈现上海风情和精神的戏剧作品,该系列将海派文化中的精髓提炼升华,发布会上,徐俊从这3部作品各自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徐氏美学”的三重风格。

  /精致美学/《永远的尹雪艳》,丝袜只穿一次

  根据白先勇同名小说改编的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是“上海三部曲”的开篇之作,2013年5月与10月,在上海文化广场连续两轮连演14场,观众达2.5万余人次。
  《永远的尹雪艳》力邀视觉大师张叔平任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将最为风情的上海女人搬上了戏剧舞台,徐俊表示,这部戏非常彻底地贯彻了自己的精致美学,“假发的部分,必须做到头套的发色跟演员本来的发色完全一致,这种一致指的是每一根头发的颜色都一样”。再比如丝袜,徐俊要求穿过一次的丝袜,即使还很新,也不允许第二次穿上台,因为那意味着在台上破掉的“风险”变大了。女主角黄丽娅为了演好一场探戈戏,整整练了6个月探戈,脚都出血了。首演的男主角胡歌曾经告诉记者,当时试服装的时候觉得很奇怪,明明西装是按照自己尺码做的,但穿起来却有点别扭,原来张叔平要求服装的剪裁方式也要还原到“当时”。胡歌还透露,“我试着拨了一下左右的发量,觉得那样更好看一些,张叔平不答应,他一定要当年的样子”。
  这次5月25日、26日的上戏剧院,“梅宗主”胡歌是否依然领衔?昨天徐俊告诉记者,目前还是未知数,“我们跟观众一样,很期待”。

  /海派美学/《大商海》,“笔挺男人”有腔调

  如果说《永远的尹雪艳》展现的是上海女人的风情万种,那么取材于吴基民纪实文学《羊行天下》、首部聚焦上海商界精英的《大商海》,就是一部彻彻底底的男人戏。该剧不仅全景展现上海近代商业文化,更以海派商人塑上海“笔挺男人”群像,展现睿智宽宏的沪商胸襟。
  剧中很多情节取材于真实的商业案例,这部话剧可说是近代沪商为当代创业者开设的商业课,也是观众们了解近代上海商业文化的窗口。徐俊打造海派美学,很大一部分因素也是希望通过这部戏,为上海男人正名。他表示,上海男人是有腔调的,绝不是大家误以为的娘娘腔,而是包容、豁达、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

  /无色美学/《犹太人在上海》,独特的质感

  首部中以两国合作的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去年为上海国际艺术节揭幕,开创了民营剧团剧目首度担纲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大戏的先河,是“上海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也是“恒源祥戏剧”的重点剧目。这部反映二战期间中国人民和犹太人民民族友谊的大型音乐剧,集结了中以两国杰出艺术家和优秀演员,自去年9月3日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以来,反响热烈,成为最具现象性的上海文化事件之一。
  徐俊表示,自己在创作这部戏时,过滤掉过多的色彩元素,让整部戏呈现一种独特的质感,“那时上海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是希望,我是以这样的气质去构思整部戏的审美的”。据悉,这部戏已受到美国、以色列、意大利等国家的演出邀请,全球巡演启程在即。

(责编:欧兴荣、陈苑)

推荐阅读

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

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