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明妃传》戏服十宗错 上朝戴梁冠不戴乌纱帽

2016年04月14日08:48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女医明妃传》戏服十宗错

  明朝皇帝日常活动时穿的常服

  史书上的明代官员补服,其胸前的补子是孔雀,应为三品文官。

  《明妃传》中刘太医的补服没有罩衫,另外,其他太医与他官职不同,颜色也不应相同。

  明朝董其昌穿交领衣服的画像,明朝官员一般在家时才穿交领的服饰,在重要场合穿圆领服饰。

  江苏卫视、东方卫视热播电视剧《女医明妃传》,播出前制片方曾提出,电视剧在服装上力求将大明服饰的明朗线条和华美表现出来。言下之意,电视剧里的明朝服饰经过严格考证。在电视剧中,出现的明代服饰确实很多,补服、飞鱼服、乌纱帽、四方平定巾、比甲……应有尽有,初一看,这些戏服似乎忠于历史。可是随着剧情的展开,还是出现了不少服饰方面的史实错误,比如混淆官服的品级、不同的角色穿错了对应的服饰以及发髻设计失误等。

  错误一

  官员补服补子

  混淆品级

  官员穿补服、缀补子(补缀于补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织物),是明清官员服饰区别于其他朝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官服上有补子始于唐代,但是真正制度化、品级化则是在明代。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员的补服用补子来区分品级,文官绣鸟,武官绣兽。明代三品文官补子是孔雀,四品是云雁;武官二品补子是狮子,三品是虎,四品是豹。

  《女医明妃传》中介绍兵部侍郎于东阳与顺天府尹都是正三品官,穿红袍补服,胸前是狮子补。兵部掌管军队,相当于如今的国防部、总参谋部,但是明代官制,兵部尚书(相当于部长)与左右侍郎都是文官,同样顺天府尹(相当于首都所在城市的市长)也是文官系列,其补子应为文官三品孔雀。因此,剧中两位官员的狮子补子,不仅用错了文武序列,而且品秩也不对,如果是三品武官则该用虎补子。

  另外,在剧中谭允贤父亲杭纲属于武职,升任四品将军,应该用四品豹补子,而不是与兵部侍郎和顺天府尹一样的狮子补子。低品级官员用高品级官员的服饰,属于僭越。只是到了明代后期,武官补子一概都用狮子。

  错误二

  太医补服

  服色错位

  第15集太医院刘太医为明英宗把脉,身着石青色(像蓝色)袍补子,外有罩衫。第16集太医对谭允贤治好皇太后的病颇有微词,太医们皆身着石青色补服。这里有三处错误:一是官服外面没有罩衫;二是补服不是交领;三是其他太医补服服色不对。

  明代也以服色区别官阶大小,补服颜色一品至四品用绯,五品至七品用青,八品至九品用绿。最低的九品官员穿绿色袍服。明代太医院掌管为正五品院使(院长)、正六品院判(副院长),下有正八品御医、从九品吏目等职位。刘太医是六品院判着石青色,太医程十三也可能是从七品,其他太医如程村霞,充其量也就是正八品或从九品太医,其补服应该是绿色。

  错误三

  官服用

  圆领、盘领

  不用交领

  封建制度至明代系统化、程序化,与此相应,服饰的等级制度也非常完备,官员服饰根据不同的场合,穿戴不同的服饰。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凡常朝视事(即日常活动及处理一般公务)用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一品用玉带,二品用花犀,三品金钑花,四品素金,五品银钑花……常服(日常活动穿的官服)用补子区分品级。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规定,公服衣用盘领右衽袍,袖宽三尺。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与八品下同。明代补服类袍,盘领右衽,长袖施缘。

  我国传统服饰有多种领式,交领、圆领、方领、曲领等,其中交领使用普遍,所谓交领就是穿着时两对襟交相叠压。圆领亦作员领,也称团领,即圆形的衣领,本为西域服饰,六朝以后传入中原,隋唐以后多用于官吏常服。明代承继隋唐之制,官吏公服俱用盆(盘)领,盘领也是圆领,只是装有硬衬,其制较普通圆领略高,领口钉有纽扣。

  汉族服饰最显著的特点是交领右衽,传统服饰的复原也多倾向于交领右衽。明代普通服饰,燕居(在家)服饰,也穿交领服饰。不过《女医明妃传》似乎非常青睐交领,反而做了外行的事。剧中无论是上朝议政,还是视察现场,官员们的官服,几乎都是交领服饰,而且层层叠叠,显示出里面多件交领服饰。电视剧将民间或燕居服饰带入了官场,取代了圆领官服,显然不合当时的服装规定。就好比当下我们参加重大庆典,官员们不着正装,而是穿着睡衣上朝,岂不闹笑话。

  当然,剧中也有明英宗朱祁镇上朝穿圆领龙袍镜头,不过,圆领袍下仍然看出交领服饰,这是不符合明代服饰定制的。因为明代官服,皆是圆领或盘领,圆领(盘领)官服之下,看不到里面的交领服饰。

  错误四

  郕王不能

  穿龙袍

  《女医明妃传》中,在未登龙位之前,郕王就穿着大红龙袍,招摇过市,这是大错特错。龙袍是皇帝专属的服饰,除了皇帝与皇太子、皇后之外,其他人员,包括亲王一概不能穿龙袍,僭越龙纹死罪,何况穿龙袍,那就是图谋篡位。郕王朱祁钰虽然是英宗皇帝的亲弟弟,未登基前也是不允许穿龙袍的。

  亲王的官服可以在胸前绣团龙补子,但是服饰上纹样类似龙纹,其实是蟒纹。人们常常将龙纹与蟒纹混淆,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五爪为龙,四爪为蟒;龙有角有足,蟒则无角无足。

  有人或许会问:那郕王穿的会不会是类似龙袍的蟒服呢?可以肯定地说,郕王穿的不是蟒服,的确是龙袍,因为郕王大红袍服的上面绣有十二章纹,这是龙袍上的典型图案(见左图)。

  错误五

  朝堂议政皇帝的龙袍不是交领

  龙是中国人臆造出来的,却有着特殊意义。民间传说,龙是一种灵性的动物,有着神灵的神威和神圣的权力,于是龙逐渐成了神物、神灵,并最终成为帝王的象征。龙袍因为绣有龙纹而得名,龙纹是皇室专属的图案,他人不可使用。皇帝坐龙椅、睡龙床、穿龙袍,其皇位也称为龙位。黄色是皇帝专用服色,民间不许用明黄已经写入了法令。

  重大场合下,皇帝穿龙袍是符合规制的,但是在《女医明妃传》第9集,明英宗与群臣朝堂议政这样的重大场合下,他穿的龙袍是交领,显然不符合规制。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皇帝的常服中,帽子是“乌纱折角向上巾”,衣服是盘领窄袖袍,束带是金玉、琥珀等。永乐三年(1405年)规定,皇帝常服的帽子折角向上,后来因其形状像一个“善”字,取名“翼善冠”;常服的衣服是黄色盘领窄袖袍,前后及双肩各有金织的盘龙纹样;束带有玉,还穿皮靴等。

  错误六

  上朝戴梁冠不戴乌纱帽

  乌纱帽由唐宋时期幞头演变而来,以铁丝为框,外蒙乌纱,帽身前低后高,左右各插一翅。乌纱帽是明代冠帽中最典型的官帽,《女医明妃传》中频繁出现乌纱帽,却常常用错场合,因为大明官员们一般是在非重要场合才戴乌纱帽。

  明代文武官员在祭祀、上朝议政等重要礼节时需戴梁冠,穿赤色罗衣裳。官员的官职以冠上梁的数级和所佩绶带来进行区别。所谓梁冠,就是缀有直梁的礼冠。《三才图会·衣服二》:凡贺正旦、冬至、圣节、国家大庆会,则用朝服,一品七梁冠,衣赤色白纱中单,俱用皂领,饰缘赤罗裳,皂缘赤罗蔽膝,大带用白赤二色,二三品六梁冠……八品九品一梁冠。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公冠八梁,加笼金貂蝉,立笔,前后玉蝉,侯用七梁冠……一品七梁冠,二品六梁冠……八品九品一梁冠。因此,明代官员在上朝这样的重大场合,应该戴梁冠或用笼金貂蝉。官员的公服穿袍,其制为盘领右衽,袖宽三尺,用纻麻或纱罗等制成。

  而在一般场合和日常活动中,官员皆穿常服。常服一般由乌纱帽、团领衫等组成,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官员常服开始使用衫子。(黄强)

(责编:王鹤瑾、陈苑)

推荐阅读

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

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