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华书画展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行

2016年11月14日11:06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杨少华书画展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行

  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电 由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安徽省书法家协会、阜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办,文华阁书画院、太和县委宣传部、太和县文联、太和县书法家协会、山东东阿魁丰博物馆承办的“杨少华书画作品展”于12日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幕。此次展出杨少华先生书画作品一百余件。

  杨少华,生于1955年3月,安徽太和县人,字筠之,斋号紫竹堂、乾行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考级中心教授、评委。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太和县书协名誉主席,黑龙江徽商书画院院长,大别山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倪宽书画院院长、阜阳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北京上上美术馆特聘画师。曾先后就读于阜阳教育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四、六届全国展,第五、七、八届中青展(七届获三等奖),第一届扇面书法展(获银奖),第一、二届楹联书法展,第三、四、五届篆刻展和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展,全国第二届电视书法大奖赛“优秀奖”,曾获得安徽省首届“十佳”青年书法家称号。

  杨少华先生是一位执着的书家。深入篆、隶笔法,精研二王笔法,荡思八荒、神游千古。智永楷书的活脱厚实,聖教序和兰亭序的神妙精绝,石鼓文张迁碑的圆通高古,对他的书法风格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智永楷书入二王行书,从吴昌硕临石鼓文入《张迁》碑, 他用《书谱》的执、使、转、用、活的笔法原理,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发展观念,以及衆妙攸归、务存骨气的神采标志,使他在二王笔法的运用上圆润活脱,不激不厉。 他秉承“笔墨当随时代”的古训,努力将民族精神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不断从传统的洪流中开掘当代风貌,体现时代精神。融通而不失法度,时尚而具传统底蕴。 思变是学书的根本所在。他孜孜不倦,既把握兼融民族精神和现代形式相结合,不断进取`挖掘传统,变通融会,既突破陈规,又不失法度,并以情性感悟书道。做人与事无争,以诚待人,受到社会好评。在学书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全面发展,真,草,隶,篆,篆刻无所不能。用书法线条入画也有独到之处,其章法和墨法与气势都与古人暗合,这充分体了他的才气与胆识。作为安徽书法的栋梁及杰出代表也当之无愧。时代的賦于,家乡的氛围、个人的拼搏,造就了他的艺术天地。“只写性情留纸上,莫将唐宋滞胸中”。杨少华先生的书法从一开始就坚持笔墨为先,情趣至上。不为书而书,不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奇。他通过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以文焕彩,直抒胸臆。

  据悉,展览至11月20日结束。

(责编:欧兴荣、陈苑)

推荐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两周年
两年来,文艺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乘势前进、变化喜人,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我们收集刊登习近平讲述过的他熟读文学经典、心系文艺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飨读者。从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体会到那份深深的文学情缘。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两周年 两年来,文艺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乘势前进、变化喜人,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我们收集刊登习近平讲述过的他熟读文学经典、心系文艺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飨读者。从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体会到那份深深的文学情缘。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

国家南海博物馆首批文物捐赠入藏仪式
首批捐赠文物入藏,标志着国家南海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迈出了扎实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个人收藏者捐赠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机构捐赠或意向捐赠1000多件藏品”【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国家南海博物馆首批文物捐赠入藏仪式 首批捐赠文物入藏,标志着国家南海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迈出了扎实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个人收藏者捐赠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机构捐赠或意向捐赠1000多件藏品”【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