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黄道峻(右)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党组书记刘聪博为散文大奖获得者梁衡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并合影。(摄影:魏锋)
人民网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 史江民)11月15日,首届“西北文学奖”颁奖典礼在陕西咸阳举行。梁衡的散文《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温亚军的小说《到喀什去》,东篱的诗歌《我终究成了孤儿》分获散文、小说、诗歌类大奖。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黄道峻、副主席李国平等出席,并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领导一起,为获奖作家颁奖。
据《西北文学》主编高鸿介绍,“首届西北文学奖”评选范围是2011年~2015年期刊上发表的所有作品。经李国平、畅广元、仵埂、段建军等评委评选,共评出小说、诗歌、散文大奖各1名,优秀奖各5名。作家梁衡的散文《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温亚军《到喀什去》、东篱《我终究成了孤儿》摘得大奖,周明、李建军、耿翔、弋舟、马金莲、张虹、李春平等15位作家的作品获优秀奖。《西北文学》杂志为咸阳职业技术院西北文学研究院主办,最初名为《新叶》,由当代著名作家梁衡、贾平凹、高建群、李敬泽、施战军等担任文学顾问,作家高鸿担任主编。
在颁奖礼上,梁衡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梁衡说:我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作家,作为一个老新闻人,我很开心。我与西北有特殊的缘分,我的作品有一多半是写西北。西北历史上曾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了太多的中国文化,西北文学也承载了很多。现在,国家不但大举开发西北,“一带一路”战略还纳入了全球格局,西北地位重又提升。当此之时,文学总应该做点什么。西北文学应该是中国文学的脊梁。中华文明五千年,从来豪气看西北。中国文化的重心从西北走到中原,又走到江南,又再北上。西北是曾经的源头。西北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挫折、崛起、辉煌。依据这个背景和传承,西北文学应该是大气磅礴、有思想深度、有大美的文学。它不是偏于一隅的西北角文学,而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骨文学;它不是作家个人的体验抒发,而是来自历史深处的民族的吼声。西北承载了太多的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太多的坐标,有众多重量级的作家和作品。作为一个西北文学人,历史使命不轻。愿与大家共勉,努力前行。
附:梁衡获奖感言
感谢评委会授予我首届“西北文学奖”。
我与西北有特殊的缘分。我是山西人,在地理上归属华北。但按现在的经济地图,山西,甚至河北的一部分都属中国西北,是后发达地区。而且,我大学毕业后,迈入社会的第一站,是在内蒙古西部工作。虽名义上还是在华北,在乡下却穿着老羊皮袄,喝着西北风,住在沙窝子里,过着西北人的生活。被穷怕了、冷怕了、干旱怕了。所以我骨子里有西北情结,总是忧心这里的气候、生态和历史。我至今还有一个习惯,不论走到哪里,总爱问人家的降雨量、无霜期、森林覆盖率,来与西北比较。我的作品有一多半是写西北。甚至像写林则徐、左宗棠等这些南方藉的历史人物,也是单写他们在西北的一段奋斗史。写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时,不由又想到西北的缺雨,得了一种西北相思病。
其实,历史上的西北曾经是很红火的。汉唐时它不叫西北,而是中心,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那时的江南还是蛮夷之地,流放罪臣之所。韩愈贬潮州,“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柳宗元放柳州,在小石潭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直到宋朝,湖南还不发达,“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唐时的长安却一派繁荣,产生了李、杜、韩、柳。后来历史变脸,西北成了荒凉的代名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又转回来了。国家不但大举开发西北,“一带一路”战略还纳入了全球格局,西北地位重又提升。当此之时,文学总应该做点什么。《西北文学》杂志和“西北文学奖”应运而生。
西北文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应该是中国文学的脊梁。中华文明五千年,从来豪气看西北。中国文化的重心从西北走到中原,又走到江南,又再北上。西北是曾经的源头。西北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挫折、崛起、辉煌。依据这个背景和传承,西北文学应该是大气磅礴、有思想深度、有大美的文学。它不是偏于一隅的西北角文学,而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骨文学;它不是作家个人的体验抒发,而是来自历史深处的民族的吼声。说到这里不由想起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想起光未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又想起一个故事。建国初,林徽因受命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讨论好方案后她让学生去画图。图稿送来她看了一眼就说:“这个线条不行,是康、乾风格,你给我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墓碑上去找。”汉唐,在哪里,在长安;霍去病墓在哪里,在咸阳,就在离今天颁奖会场20公里的地方。
西北承载了太多的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太多的坐标,有众多重量级的作家和作品。作为一个西北文学人,历史使命不轻。愿与大家共勉,努力前行。谢谢!
附:首届西北文学奖获奖作品和作者
一、小说
大 奖:温亚军《到喀什去》(2011?5)
优秀奖:李春平《八爷现象》(2011?1)
弋 舟《爱情诗》(2015?3)
马金莲《1988年的风流韵事》(2015?6)
张 虹《草莓的节日》(2011?2)
刘永涛《余老师的梦想》(2011?3)
二、散文
大 奖:梁衡《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2011?1)
优秀奖:周明《我所交往的老作家》(2012?1)
李建军《翠微峰的高标》(2014?5)
陈若星《麦田的端午》(2012?2)
曹建平《司马迁祠前的沉思》(2013?2)
邬海波《手指与明月》(2011?5)
三、 诗 歌
大 奖:东 篱《我终究成了孤儿》(2015?4)
优秀奖: 梦 野《和北京相遇》(2011?2)
耿 翔《长安吟》 (2011?2)
刘聪美《石门开》(2011?6)
宁颖芳《宁颖芳的诗歌》(2014?5)
赵凯云《赵凯云诗选》(2013?3)
首届西北文学奖评委:
李国平: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著名评论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郁达夫文学奖评委;
畅广元: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柳青文学奖评委;
邢小利: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秦岭》杂志执行主编。著名评论家,柳青文学奖评委;
仵 梗:西安音乐学院教授,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柳青文学奖评委;
段建军: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小说评论》特邀副主编。著名评论家,柳青文学奖评委;
高 鸿:《西北文学》主编,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