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缺席诺奖颁奖礼 帕蒂·史密斯演唱其歌曲

2016年12月12日07:18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鲍勃·迪伦缺席诺奖颁奖礼

  斯德哥尔摩时间12月10日下午4点半(北京时间今天凌晨)起,2016年诺贝尔奖的颁奖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没有出席,69岁的美国女歌手帕蒂·史密斯在颁奖典礼上演唱了鲍勃·迪伦的知名歌曲《大雨将至》,在演唱时帕蒂·史密斯紧张得忘记了一句歌词并停下来向观众道歉。(如图)

  记者在昨日采访到迪伦唯一一部小说的中文译者罗池,在在他看来迪伦的缺席并不是刻意回避。“我愿意相信鲍勃·迪伦很有可能,真的是抽不出时间跑一趟瑞典,因为他的永不落幕巡回演唱会早就排得满满,日程表在网上有公告可以查看。”罗池说,“也许他当真是为了信守合同无法安排,也许他觉得在哪里出场也都是要唱,去领奖只能唱一首,不如开专场唱得够。”

  诺奖组委会原有意让迪伦本人在颁奖典礼上演唱歌曲,此次改为歌手帕蒂·史密斯演唱,这位歌手在表演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紧张到颤抖”。罗池看来,唯一让人觉得很特别的安排是帕蒂·史密斯将代为出席并献唱,鲍勃把这个机会让给同样才华横溢的帕蒂去露脸,等于册封她“美国歌王特使”,另外也等于承认帕蒂同样够资格去领诺贝尔文学奖。

  而鲍勃·迪伦诗歌的中文译者陈黎在昨日接受采访时则表示,迪伦说他接受此奖,即已清楚表明他肯定诺奖的态度。

  瑞典学院教授、知名历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Horace Engdahl在颁奖典礼上用一段演讲有力回击了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一位流行歌手的质疑:“其实我们不必惊讶于一位歌词写作者会得文学奖,因为诗歌作为古老的文学形式,在最早期的时候就是通过歌曲和歌词的方式进行创作和传播的。”他说,在上世纪60年代迪伦的歌词横空出世时,一时间让“许多学院派诗人都黯然失色”,他认为,鲍勃·迪伦“改变了我们关于诗歌可以是什么,以及诗歌可以如何作用的观点”。

  说到现场向迪伦致敬而演唱的《大雨将至》这首歌,就离不开将迪伦正式置于经典文学视野的推手、迪伦的一生挚友、著名的垮掉派诗人金斯堡。1964年,从印度回到纽约的金斯堡首次听到了鲍勃·迪伦的《大雨将至》。那场兜头浇下的暴雨,打湿了金斯堡的面庞,“我失声而哭,”他说,“我想,这就是下一代,放心了!我们并不孤独,接力棒传递下去了。”

  本报记者 陈梦溪 

  相关新闻

  迪伦唯一小说中文版将出版

  记者昨日获悉,鲍勃·迪伦最重要的作品《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以及他唯一的一本散文诗化小说《狼蛛》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作为中文世界中首次引进出版的鲍勃·迪伦最重要作品,集合了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一批当代诗人联袂迻译,其中不乏王敖、陈黎、冷霜、包慧怡、胡续冬等知名诗人。

  这两本关于迪伦最重量级的文学图书目前已进入翻译阶段,预计于2017年3月间可与读者见面。记者昨日从出版方了解到,在明年图书出版时将会邀请迪伦来中国,很可能促成这位传奇歌手再一次的中国行。

  得奖后作品引国内版权争抢

  2016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西蒙与舒斯特再版的最新修订版本《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精选了1961至2012年共五十余年间迪伦原创的368首诗歌,其中包括部分首次收录的近年新作,同时公开了鲍勃·迪伦珍贵的创作手稿,厚达688页。

  这部诗歌集自1985年首次出版之后,立即成为迪伦粉丝与诗歌读者热爱与追捧的作品,此后不断再版,由迪伦本人进行了数次修订,并不断为其注入新作,成为最重要的鲍勃·迪伦作品,而迪伦正是藉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自从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以来,无数争议、猜测与关注都在围绕着他。我们尴尬地发现,在整个中文语境中,除了一部已出版的薄薄自传《编年史》之外,我们对这位新晋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几乎一片空白,而其藉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歌词作品,国内更是从无引进出版过。

  在瑞典学院公布迪伦得奖后,迪伦的文学作品就成了国内出版社争抢的对象。当晚,多家出版社马不停蹄地致信迪伦的文学代理人,国内已有数家出版社在获奖消息发布之后马上提供了报价,试图购下这一作品版权。翻译出版迪伦的诗歌作品,一下就从一次文学实践变成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版权争夺战。

  最终版权花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图书的编辑总监范新透露:“早在迪伦获奖之前我们就已经计划出版这两部迪伦作品并联系过版权,诺贝尔文学奖的授予不过是印证了我们一直以来对鲍勃·迪伦及其创作的判断。”

  翻译鲍勃·迪伦是“不可能的任务”

  不少译者和诗人表示,最大的挑战是“鲍勃·迪伦能被翻译成中文吗”、“这听起来像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迪伦的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美国俚语、文化意象、民间故事与圣经典故,使得翻译他的诗歌首先必须具备打通两种语言的能力。

  迪伦唯一小说《狼蛛》的翻译与出版工作更是超乎想象的艰巨。这是一部令迪伦的死忠粉无比向往的奇书,它的盗版拷贝曾经被粉丝们狂热追逐,这也是一部据说从未有人能顺利读到最后一页的诗化小说,被视作迪伦的呓语与谜题。面对这样一个难解与难译的文本,出版方在邀请了数位知名译者参与试译后,最终由翻译过《芬尼根守灵夜》的资深译者、诗人罗池接下这个棘手的活。罗池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鲍勃·迪伦的东西“绝对不好翻”,主要是难翻出他的风格。“迪伦和所有成名成家的大牌一样,很不浅显,最多只是局部浅显而已,一些词句如果掰细了,连老美那边的发烧友也难以搞懂。”罗池说。

  而翻译迪伦知名歌曲《大雨将至》的译者陈黎告诉北京晚报记者,翻译迪伦的最大挑战就是“押韵”。“押韵是迪伦诗歌的一大亮点,但中文难以完整再现英文原作的韵脚或精确呼应原有字句的音乐感。”陈黎说,以歌词形式呈现的鲍勃·迪伦诗歌通常无标点符号,鲍勃·迪伦以平易但经常“不合语法”的句法让他的歌具有随性的调性,译者如何拿捏,精准捕捉其内涵,再现原作风格,是一大挑战。

  本报记者 陈梦溪 

(责编:陈灿、陈苑)

推荐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两周年
两年来,文艺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乘势前进、变化喜人,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我们收集刊登习近平讲述过的他熟读文学经典、心系文艺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飨读者。从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体会到那份深深的文学情缘。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两周年 两年来,文艺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乘势前进、变化喜人,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我们收集刊登习近平讲述过的他熟读文学经典、心系文艺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飨读者。从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体会到那份深深的文学情缘。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

国家南海博物馆首批文物捐赠入藏仪式
首批捐赠文物入藏,标志着国家南海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迈出了扎实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个人收藏者捐赠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机构捐赠或意向捐赠1000多件藏品”【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国家南海博物馆首批文物捐赠入藏仪式 首批捐赠文物入藏,标志着国家南海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迈出了扎实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个人收藏者捐赠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机构捐赠或意向捐赠1000多件藏品”【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