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著家鄉大老碗吃面
在母校西北大學作報告
向故鄉朋友揮手致意
白描: 中國當代一位偉大詩人走了
魯迅文學院副院長、陝籍作家白描14日一早就通過微博發布個人哀痛:“中國當代一位偉大的詩人走了!我與抒雁同鄉,同出故鄉的一個中學,同出一位文學啟蒙老師劉羽升之門。我們同在魯迅文學院供職多年,他是我的領導。噩耗傳來,不勝悲痛!”他用微博紀念和雷抒雁交往的點滴,字裡行間可見哀痛:“一位異常敏銳、異常活躍、異常深刻的頭腦停止了思考,一位天才中止了他的創造。雷抒雁的辭世,是中國詩壇、中國文學界的巨大損失,我們為之痛心!” 記者 張靜
李星: 他的詩表現了正氣
著名文學評論家,雷抒雁生前好友李星說:“他是中國當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歌反映了大眾的聲音,反映了整個社會反思的聲音。”1979年,雷抒雁為紀念張志新創作的長詩《小草在歌唱》曾在《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引發強烈社會反響。李星說:“《小草在歌唱》反映的是百姓對社會政治風氣的一種反思,是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反思,他的詩表現了共產黨人的正氣。”
李星說:“他在西大上學時比我高兩屆,很好客,我們最忘不了的是他家裡的餃子。他媽媽是五六十年代的婦女隊長,很能干,每次去他家,他母親都煮一大鍋白菜大蔥肉餡兒餃子給我們吃,最多的一次我們去了十幾個同學。”
惠敏莉:我們去京演出他都提建議
作為一個老戲迷,雷抒雁一直對秦腔特別鐘愛。易俗社社長惠敏莉哀痛地表示:陝西痛失了一個作家、一個才子。“他雖然身在京城但心卻在家鄉。我們每次去北京演出他都要去現場提建議,對文本、唱腔和演員的表演不只是鼓勵,還會直言不諱地批評。他直率敢言,從不敷衍人,有啥說啥。易俗社去上海演出遇到一些難題,雷老師親自給上海方面寫信,幫助陝西秦腔文化走進了上海參加藝術節。”
李少頗:他囑咐我多寫字多運動
光明日報前編輯李少頗與雷抒雁交往30多年,聽聞友人逝世,難過得吃不下飯:“去年年底他還給我寫信,囑咐我要多寫字、多運動。哎,他把小病拖成了大病。5天前我給他發短信安慰說,‘別怕,大不了就是早走上幾年,我們隨后就到了!’他回了五個字‘一切聽天吧’。”
白燁:他晚年致力翻譯《詩經》
在評論家白燁眼中,雷抒雁是最富有時代精神的詩人。他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寫詩,《小草在歌唱》是中國當代詩歌中不朽的力作,引導人們在政治和精神層面回望歷史,可謂獨步詩壇。
白燁說:“文藝圈裡陝西老鄉的聚會中,他總是最機智最幽默的一個,是主講人。他有濃厚的鄉情,聊起小時候的往事總是滔滔不絕。無論作為詩人還是鄉黨,他都讓人非常難忘。從此詩壇少了一個詩人,我們少了一個好鄉黨。”
年輕時用激揚的文字指點江山,晚年雷抒雁在學術上依舊有所發展。他用白話文重新解讀《詩經》,白燁說:“用現代詩翻譯古詩很有價值。《詩經》是詩歌乃至文學的源頭,他這種用新詩的方式將古詩再復活、再傳承,讓現代人能讀懂《詩經》。” (記者職茵 實習生王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