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秉鈞涉嫌拒不到庭
23日,一個自稱古董商人的河南人王阿發到英法租界巡捕房報案,說:“10天前,我到一個叫應桂馨的人家裡兜售古董。應桂馨拿出一張照片,讓我去殺照片上的人,並許諾給我1000元作為報酬。我沒有答應,我看了報紙上宋教仁的照片,那就是應桂馨讓我去殺的人。”
巡捕房隨即出動,在一個妓女家中將應桂馨抓住。第二天,在應桂馨家中將刺殺宋教仁的凶手武士英擒獲,並從應桂馨家中搜出其與內務部秘書洪述祖來往的密電本及函電多份。
因為嫌犯是英法租界巡捕房派人抓獲的,所以國內輿論強烈要求將此案移交中國司法當局審理。幾經交涉,4月16日,英法租界將應桂馨和武士英兩人移交上海地方檢察廳看管。
經查明,武士英其年22歲,山西人,曾在雲南當兵,歷任營長等職,退伍后流浪到上海,失業。審訊時,武士英將殺人動機和一切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
應桂馨,又名應夔丞,浙江人,有資料顯示他曾是同盟會員,跟隨陳其美參加革命,擔任過孫中山的總統府庶務科長,“刺宋案”發時為江蘇巡查總長。
洪述祖,江蘇常州人,原為直隸候補道,后得到袁世凱賞識,其時為內務部秘書。
隨后,檢察廳公布了查抄的電函。這些洪述祖和應桂馨的來往電文均使用了大量暗語。如3月14日,應桂馨致電洪述祖,“梁山匪魁四處擾亂,危險實甚。已發出緊急命令設法剿捕之”——外界猜測,這可能指的是宋教仁在各地進行演說,批評政府,應該派人刺殺﹔3月21日,應桂馨又致電洪述祖稱:“梁山匪魁,已被剿滅,我軍無一傷亡。”——應該是指刺殺宋教仁成功。
4月24日,武士英突然在獄中死了,而且死因不明。輿論一時大嘩,認為這是袁世凱和趙秉鈞殺人滅口。
當時應桂馨在獄中過著非常舒服的生活,據當時報紙披露,應桂馨開始還用手帕涂抹嗎啡漿過癮,隨后公然抽鴉片煙。為了防止應桂馨也突然死亡,法院下令,禁止其再抽鴉片。
內務部秘書洪述祖案發后逃到了青島德國租界。袁世凱派內務部次長言敦源到青島交涉,但德國方面拒絕引渡洪述祖。
由於洪述祖無法到庭,趙秉鈞又對“宋案”有重大嫌疑(當時趙秉鈞為內閣總理兼內務部總長,洪述祖為內務部秘書),5月8日,上海地方檢察廳發出傳票,要求趙秉鈞到案就質。
但趙秉鈞拒不到庭,而是躲進了一家法國醫院。
接替陸徵祥擔任內閣總理后,趙秉鈞對袁世凱一直是絕對服從,甚至在國會通過自己的總理任命后,干脆將國務會議移到總統府,這樣,國務院形式上雖有會議,但實權已完全操於總統府。趙秉鈞對“所有院(國務院)中紙片公文,概不披閱,一切文件直接總統辦理”。即使偶爾提筆,也僅僅信手署名,以“總統閱過蓋印,必不錯誤”。內閣總理完全成了大總統的辦事員。
“宋案”發生后,趙秉鈞剛剛替袁世凱完成了“善后大借款”,舉國憤然,將兩件事的矛頭直接指向趙秉鈞。
袁世凱為了平息眾怒,接受了趙秉鈞的辭職,轉而指定段祺瑞代理內閣總理。
由於洪、趙二人拒不到庭,“宋案”的司法程序很難再走下去。而在南方的孫中山先生一開始對司法程序解決“宋案”持反對態度,在“宋案”司法程序開始之際,他就四處聯絡,准備搞“二次革命”,武力討袁。袁世凱也不是省油的燈,一面通過“善后大借款”搞來的錢擴充軍備,一面拉攏各派勢力。
很快,“二次革命”爆發,孫中山的軍隊不堪一擊,孫黃流亡海外。袁世凱派人查了查孫中山任職的鐵道公司,發現一寸鐵路未建,而浪費公帑百十萬兩,隨即以這個名義通緝孫中山。
這之后,孫中山忙著在海外重建中華革命黨,要求黨員打指模、發毒誓效忠領袖。袁世凱則在北京忙著解散國民黨、癱瘓國會,進而走向洪憲皇帝的寶座。
而喋血上海車站、以生命捍衛共和體制的宋教仁,很快被人所遺忘。曾經轟動一時的“宋案”,也沒有了說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