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表達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美好願望,向世界傳播中華民族“和為貴”的文明理念,由著名中國藝術家、民族英雄文天祥第24代傳人文元衍(遙遠)先生創作的世界和平女神雕塑已運抵以色列海法市並將於8月20日舉行落成儀式。這已經是第三尊世界和平女神雕塑,前兩尊分別送贈法國和智利。
2004年6月3日,世界和平女神雕塑在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底登陸勝利60周年之際,經法國議會批准,首次在當年登陸的中心位置落成。至此,世界和平女神雕塑作為被世界公認的和平藝術象征被人們廣為紀念。
2011年10月13日,第二尊世界和平女神雕塑為紀念和平攜手、人道救援智利礦難一周年,安放在礦難發生地南美智利科皮亞坡市。繼歐洲之后,世界和平女神雕塑在美洲勝利落成。
出行前夕,新華網對世界和平女神雕塑作者遙遠先生進行了獨家專訪,下面是訪談實錄:
新華網:遙遠先生,首先請接受我們對您這一和平之舉的崇高敬意,感謝您對世界和平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可否請您首先談一談世界和平女神像創作的文化底蘊和理念?
遙遠:和平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歷經五千年風雨而未曾中斷的優秀文化。她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個“和”字。2500年前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就說過“禮之用,和為貴”,強調和是一種最高理想追求。中國古代的哲學著作《周易》指出“保合太和,乃利貞”,也認為萬物協調,和諧共處,才是最高境界。中國春秋時期的經典著作《中庸》認為“致中和,天地焉,萬物育焉”,強調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睦、人的身與心平衡,達到中正平和的境界,萬物才能各得其所,蓬勃發展。世界和平女神雕塑正是以中華五千年“和”文化為底蘊。世界和平女神雕塑的創作讓抽象的和平具象化,向往的和平現實化,神聖的和平人格化,崇高的和平親切化,使她成為感召世界人民,推進世界和平的偉大象征。
遙遠先生接受新華網專訪。
新華網:我們知道繼法國和智利之后,第三尊世界和平女神即將於8月20在以色列海法落成,請問為什麼選擇海法作為第三尊世界和平女神的安放地?
遙遠:海法的意思是“美麗的海岸”,西瀕地中海,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港寬水深,氣候溫和宜人,為地中海東岸著名的旅游勝地。海法背向的卡爾梅勒山(Carmelite Mountain)對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和巴哈伊教派來說都是的神聖的,它的歷史反映了人類文化和宗教的發展演變。海法城內宗教活動頻繁而多元,不論是阿拉伯人、猶太人,不論是信奉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或巴哈伊教,也不論是傳統派或世俗派,都彼此寬容,和睦相處,和平共存。這恰恰是世界和平女神雕塑所蘊涵的和平理念的生動體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