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浸泡的地宮。
勉強維持到1914年,守陵人員以薪餉無著、急需解決旗民生活困難為由,推舉護陵大臣報請溥儀准予開墾陵區土地,用以維持生計﹔此后,對東陵土地和林木的破壞逐漸升級。1921年,直隸省當局直接插手盜伐陵區樹木,建立了所謂“東荒墾植局”,東陵界內的土地及樹木開始受到大規模的毀壞。
在短短十余年中,東陵區原前圈、后龍的“儀樹”和“海樹”被盜伐一空,當年群鬆蒼翠的萬頃青山,到1928年已變成濯濯荒山,東陵環境遭到了空前摧殘。
更為嚴重的是,在把持北洋政府的張作霖奉軍潰敗、北伐軍到來之時,東陵處於無人過問管理的真空狀態。東陵的地面建筑被各路軍閥和當地土匪盜劫拆毀,先是各殿宇所有銅制裝潢,如銅釘、銅字等全部被盜,繼而各殿隔扇、檻框、窗櫺被拆盜一空。
身為護陵大臣的毓彭,見時局如此混亂,也不再盡心守護,開始串通監護人員將各陵隆恩殿前月台上陳設的大型鼎爐、銅鶴、銅鹿等拆運偷售,中飽私囊。
當地居民見護陵大臣都監守自盜,更認為陵寢宮物可自由取奪,於是紛紛涌進陵區,群起拆毀殿庭,肆意盜賣。其間有一伙盜賊趁著混亂,竟掘開了惠妃陵寢,進入地宮,拋棺揚尸,盜走了大量珍寶。
有了這個開頭,清東陵好比一塊敞開放置的大肥肉,眾多軍匪、強盜瞪著血紅的眼睛垂涎欲滴,東陵浩劫已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