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朝鮮畫家在北京作畫:中國人著綠軍裝唱KTV/圖

2013年10月22日10:4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朝鮮畫家在北京作畫:KTV放歌的仍是穿綠軍裝的人

原標題:朝鮮畫家筆下的“北京”為何混搭失真?

朝鮮畫家筆下的中國:“大褲衩”旁立著煙囪

■ 第三隻眼

朝鮮畫家筆下的“北京”,還原的並非真正生活和社會。同樣,一些中國人繪出的“混搭西洋景”,就是原汁原味的海外世界?

日前,一批諳熟畫技卻從未到過中國的朝鮮畫家,畫起了他們所不熟知、中國人卻耳熟能詳的“大褲衩”、“鳥巢”、“水立方”。畫作甫一傳出,就引起中國網民的圍觀。

這些畫面,確實很具視覺沖擊力:“大褲衩”、“水立方”們被繪制得惟妙惟肖,可圍繞著這些熟悉景物的,卻是“藍海洋”“金麥浪”等,在卡拉OK放歌的,也是穿著綠軍裝的人。

不能譏訕這些朝鮮畫家,對他們而言,2008年的北京畢竟是完全陌生的存在,作為“來料加工”繪制任務的承接者,他們也隻能盡可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繪制一幅他們心目中的“新北京”。可他們為何繪出的,是靜物實景逼真、動態背景和氛圍“氣場”嚴重失真的混搭景觀?

正所謂臨摹易,寫意難。“大褲衩”、“水立方”不管構圖再怎麼復雜,對朝鮮畫家們再怎麼陌生,對訓練有素的畫匠們而言,畢竟如石膏像或寫生靜物般,是可以用線條、色彩等勾勒的無生命之物。相反,動態背景和氛圍“氣場”看似簡單,實則是人、社會和生活氣息的有機結合,非浸淫其中良久,是無法真切體會個中三昧的,別說是從未來過北京、閉門造車的朝鮮畫家,即便是普通走馬觀花的游客,怕也沒法用筆還原。朝鮮畫家們筆下的背景、“氣場”,也隻能是他們所熟悉的那一片天地,把這跟“鳥巢”等糅合,難免形成混搭效果。

其實國人又何必嘲諷那些因為客觀原因隻能臨摹、無法寫意“北京”的鄰國畫家?我們自己不也經常鬧著同樣的“混搭”笑話?

不少國人在描寫自己似曾相識、卻未必真正了解的海外百態時,常常也是如此:對人家的“地標”、靜物,基礎設施,法律條文等,常常能勾勒得像模像樣,但說到其文化內涵、民族特性、法律精神、社會面貌,卻往往雲山霧罩,濃墨重彩的背后,不過是把自己更熟悉的“意”(或主觀臆想,或不過身邊“氣場”的再加工),給混搭到“西洋景”裡去了。

朝鮮畫家筆下的“大褲衩”,並不像“大北京”,因為真實靜物和虛假“氣場”的混搭,所還原的並非真正生活和社會。同樣,一些中國人繪出的“混搭西洋景”,就是原汁原味的海外世界?

和東鄰的藝術家們相比,今天的中國“畫家”們有更多機會、更開闊空間,不僅有條件去學“臨摹”,更有條件去“寫意”,去真正了解外面的世界,與其五十步笑百步,不如認真作好自己的“畫”。

□陶短房(學者)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