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昂正在給學生義務輔導英語。因為視力不好,他必須戴上老花鏡,再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書上的小字。桌上的兩本英漢詞典是他送給學生的禮物。
工作結束回到集體宿舍,李景昂經常刨刨兩大袋滿滿當當的英語筆記,很多筆記都是記在廢紙片、廢煙盒上。“剛開始沒有筆記本,想到啥,靈感來了,就趕緊找紙片記上。”
在這些零零散散的筆記中,李景昂對一封沒有寄出的感謝信念念不忘。有一次,他聽到電台裡呼吁市民將尖銳的物品包好后再投入垃圾箱,不要劃傷環衛工人的手。他深受感動,提筆寫下:“……These words warm our hearts……”但因為工作忙,實在沒有時間寄出去。李景昂說,這份關心深深地溫暖了他的心。
結束一天的工作,李景昂晚上還要去義務輔導一名高一學生英語。“或許以后會收費,但我想先通過自己的輔導提高他的成績,這樣別人才會相信我。用事實說話嘛!”機緣巧合,這名學生的父親匡先生也曾經是一名老師,后來下海經商。李景昂和他一見如故,成了朋友。李景昂也希望今后能和他一起在北京開辦英語輔導班。
他還有更長遠的打算:“我想寫本書,名字就叫《My story being a cleaner in Beijing》,用中英雙語寫。在北京的這段時間我感觸很多,很想把它寫下來。”除此之外,他還想去國外看看——“現在我認識了許多外國朋友,或許有一天我可以到國外找他們。Life is like blinking(生活就像眨眼一樣),所以我應該追求我的夢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