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是冷兵器時代不可或缺的武器,尤其是良馬,更是受到出征打仗將士們的青睞。
據史籍記載,給馬定名,自周代便有,至隋唐盛行。《拾遺記·周穆王》就曾列出王馭八龍之駿:“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宵,夜行萬裡﹔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騰霧,乘雲而奔﹔八名挾翼,身有肉翅。”這八駿是周穆王巡狩征戰的得力助手,伐犬戎,征昆侖,皆賴其威。
名將為馬取名更有趣。秦末西楚霸王項羽給他的寶馬取名“騅”。東漢末董卓送給呂布,后又被關羽所獲的烈馬名為“追風赤兔馬”。三國時期蜀主劉備的戰馬叫“的盧”。燕人張飛性情暴躁而馬名文雅,叫“玉追”。曹操騎的馬為“絕影”,意思是此馬速度之快,連影子都跟不上。明末農民起義領袖“闖王”李自成的馬名為“烏龍駒”,同為驍勇之譽。
戰國時期齊桓公所乘的馬,名叫“拂雲飛”,據傳他與寵臣管仲外出打獵,老虎見了這匹馬,竟然嚇得伏倒在地。秦始皇嬴政擁有號稱“七龍”的良驥,分別叫:“追風、白兔、融景、追電、飛翮、銅雀、長鳧。”他輪流鞭策,南征北戰,完成統一大業。
東晉安帝司馬德宗有匹機智勇敢的馬,為昭彰這匹騎力不衰的馬的功績,將之賜封為“揚威將軍”。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經常乘騎的六匹戰馬。六匹駿馬的名稱“一是颯露紫,二是拳毛騧,三是青騅,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驃,六是白蹄烏”。在唐太宗李世民所經歷的最主要六大戰役中,都有它們的身影。
唐玄宗李隆基愛馬成癖,也喜歡給馬賜雅稱。他給外國進貢的六匹馬取名為:“紅玉輦、紫玉輦、平山輦、凌雲輦、飛香輦、百花輦。”
閻澤川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