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情藝術團正在排練彝族歌舞。 |
掃描二維碼 |
在雲南曲靖,近年出現一大批農村文化戶,他們洗干淨泥手泥腿,扮上妝,穿上演出服﹔他們編排歌舞、創作小品,搖身一變成為創作者﹔他們活躍在舞台上,既充實了腰包,也愉悅著精神,還把市場拓展到了外省甚至東南亞。
然而,農村文化戶們還能走多遠,富有明顯地域特色的表演能否得到更大范圍的認可,成立文化演藝協會、抱團取暖的方式能否生效?日前,記者來到曲靖陸良、師宗這兩個農村文化戶集中地進行了探訪。
——編 者
收集整理身邊人身邊事,村裡的點點滴滴就是最好的劇本
這個春節,陸良縣博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武國紅有點忙。從初一到初四,他的演出公司共有9場演出,僅大年初一就有兩場義演、一場商演。“初八到初十,我們到彩色沙林景區演出。”接下來,公司還要去部隊慰問演出,今年已經安排了16場義演。
據統計,在曲靖,像武國紅這樣的農村文化戶目前已發展到1600多戶,從業人員達2萬多人,均是10年前的5倍多。“現在有很多農民不再務農,靠演出掙錢。”陸良縣文體廣電局副局長唐紹平介紹,“農村文化戶的演出節目有傳統舞獅、花燈相聲、民族歌舞、方言小品等。這些節目特別接地氣,老百姓一看就懂,很受歡迎。”
在師宗縣龍慶彝族壯族鄉落紅甸村,故鄉情藝術團正在排練。“這個舞剛剛開始練,還有些生疏。”團長李林峰一邊指導演員,一邊說,“過年期間,農村喜宴、壽宴多,我們的演出也多。”
“台上正在排練的這個舞蹈,就是我們根據彝族結婚的場景重新編排的。此外,像彝族傳統的抹花臉、打磨球和彝族傳統曲調等,我們都做了收集整理,再融合到表演中。”李林峰說,他從小受爺爺影響,深愛家鄉文化,希望通過演出的方式把漸漸淡化的文化傳承下來,並傳播出去。
除去彝族歌舞,故鄉情藝術團的節目單上還有現代舞和小品。“村裡的點點滴滴就是最好的劇本,比如,我們的小品《兒子夢》就是反映農村重男輕女現象的,非常受歡迎。”
當被問到藝術團收入如何,李林峰難掩喜色,“今年一年,全團演出將近260場,工資加提成,團員每月多的能拿5000多塊錢,少的也有2000多。”
上午練功、下午排練節目,在年輕團員李美看來,藝術團的生活還是有些辛苦的。“雖然苦,但是很開心,不僅賺了錢,還學到了東西。”
年經營總收入近1.5億元,其中年收入超過15萬元的就有172戶
“在我們這兒,農村有什麼紅白喜事,都會組織場演出熱鬧熱鬧。專業院團太貴請不起,我們自辦的這些藝術團反而有優勢。”陸良文化大戶許明文說。在他看來,曲靖農村文化大戶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關鍵在於曲靖有傳統、農民有需求、農村有市場。
城裡的公司慶典、商業促銷等需求則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婚喪嫁娶和公司慶典各佔業務的一半。”雲南橄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俞壽洪介紹,“橄欖文化”甚至把演出業務拓展到了緬甸等周邊國家﹔而申桄壽成立的陸良正點喜慶公司,還曾與杭州安吉竹博園簽訂駐場演出的長期合同。
隨著曲靖文化戶逐漸得到認可,最顯而易見的變化是,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據統計,曲靖文化戶年經營總收入近1.5億元,其中年經營收入達15萬元以上的就有172戶,農村文化戶已經成為當地不可忽視的重要經濟文化力量。在師宗縣,僅竹基鄉就有46戶文化戶,就近解決了1500余人的就業問題,2012年組織演出4000余場次,創收2000多萬元,人均創收13000余元。
“這些農村文化戶,不僅讓農民經濟上解困,更重要的是精神上解悶。”陸良縣委宣傳部長劉喬紅認為,農村文化戶把舞台搭建在群眾家門口,如同散落在城鄉基層的“文化細胞”,填補了公益文化單位覆蓋橫不到邊、縱不到底,無法為一家一戶和中小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的空白。
大戶愁演藝水平,小戶愁演出訂單,管理方式堪憂
近幾年,文化戶發展日益成熟,不少都注冊成立公司,陸良縣還成立了農村文化演藝協會,探索抱團“取暖”。“目前,陸良縣內的演出團體就有100多家,成立協會后,我們就可以組團走出去了。”說起協會未來的工作,擔任會長的武國紅介紹,除了協調各文化大戶共同發展,他還打算重點打造洞經樂團和百人嗩吶隊兩個精品傳統節目。
如今,起步較早的文化戶,由於訂單多、演員少,甚至兼職做起了“經紀人”﹔有些農民從為別的大戶演出開始,逐漸拉起了自己的隊伍。談到未來走勢,幾家大戶不約而同都提到了“上網發展”,利用互聯網爭取外地訂單。“曲靖演藝市場已經日趨飽和了,但是全國其他地區仍然市場廣闊。”李林峰說。
雖然相信前景廣闊,但現實中的難題也讓整個行業不敢鬆勁兒。據了解,目前曲靖農村文化戶的發展並不平衡,大戶愁如何提高演藝水平,小戶愁沒有穩定的演出訂單,文化戶的准確定位和差異化發展還不清晰。
在李林峰看來,目前各家農村文化戶的管理方式堪憂。“不少都是有活了再拉隊伍,像我們這樣和演員簽訂勞動合同、常年訓練的相對較少。”
找不到合適的場地則困擾著“橄欖文化”、“正點”等一批文化大戶的發展。俞壽洪說,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器械存放成了大問題,“沒有那麼大的場地,隻能分散租多個倉庫。可問題在於,排練怎麼辦?”在陸良、師宗兩縣,能為文化大戶提供理想場地的租賃公司至今缺席。
“我們最缺優秀演員,年輕人干幾年就跳槽走了,有些演出合同不得不退掉了。”申桄壽告訴記者,由於演員不願長期駐外演出,2013年“正點”公司就沒在江浙安吉駐場演出了。而演員薪資等成本不斷上漲,也讓不少文化戶頗為頭疼。武國紅坦言,雖然春節期間演出多,但並沒賺到多少錢,“春節期間外請的演員價格高,商業演出賺不了多少錢﹔義演更是要賠錢,但為了打招牌、做公益,也不能停。”
為提高現有演員的表演技能,曲靖市已經舉辦了上千期培訓班,先后培訓農村文藝人才7萬余人次。“我們安排了市縣文化館的老師下鄉輔導文化戶排練節目,同時定期舉辦農村文化戶展演等大型活動,希望可以為文化戶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和機會。”唐紹平說。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11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