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專家稱岳飛背上刺"盡忠報國":"盡忠"為岳母本意

2014年02月13日08:18    來源:重慶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專家稱岳飛背上刺"盡忠報國":"盡忠"為岳母本意

  岳飛第28代孫岳朝軍現居重慶,曾任電視劇《精忠岳飛》總策劃的他說,“精忠”是當時朝廷的意志

  1968年,岳飛第28代孫、15歲的岳朝軍告別媽媽去當兵的那天早晨,仿佛800多年前老祖宗岳飛24歲從軍之時“岳母刺字”的情景。去年12月在湖北沙市母親80華誕喜慶日晚宴上,58歲的岳朝軍在獻辭中回憶起媽媽當時說的話,依舊熱淚盈眶。“媽媽當時這樣對我說:朝軍,在部隊好好干,別牽挂家裡。不管你到哪裡,別忘了你姓岳,做人做事隻能為祖宗爭光,不能給岳家丟臉”。

  祖籍河南湯陰、出生於湖北荊州的岳朝軍是岳飛思想研究會會長、重慶岳飛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南昌大學岳飛研究中心創辦人,朋友稱其為“岳家軍”。母親當年送子從軍的臨別話語,成了他人生的一大命題,也是他前進的路標。

  賀壽

  岳朝軍1970年起當兵5年后,1982年落戶重慶,求學、創業,投身岳飛文化研究和交流活動。他至今仍記得第一次見到岳飛專家、歷史學家史式先生(重慶晨報2012年11月8日城與人專欄《史式:我有時候就是個宋朝人》報道過)時的震撼。

  岳朝軍說:“史先生一直挖掘岳飛精神,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他身上有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高風亮節。為了滿足他的心願,2011年在市台辦的關心支持下,我和史氏夫婦到台灣交流岳飛文化,史先生宣講岳飛精神,各界反應良好。”

  2013年,史式90大壽,岳朝軍為他在雲南曲靖舉辦生日慶典,“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山東等地的岳家代表到場賀壽,讓史先生感到社會對他的尊重。”

  岳廟

  從前重慶較場口附近民權路 42號有一座關岳廟,供奉著一尊雙膝盤龍,兩手拱袖的關公鑄銅座像。后來關岳廟改成建設公寓,關公座像遷到枇杷山自然博物館,在路邊日晒雨淋。重慶崽兒騎上爬下,小手小腳小屁股,把關公的肥頭大耳、鼻子雙膝磨得透亮,其中也有我的功勞。后來,三峽博物館落成,關公進入,成了鎮館之寶。

  較場口這尊關岳廟抗戰時曾作為國家武廟。岳朝軍說:“我們在重慶檔案館查到過蔣介石的手諭,他一到陪都重慶,就要求維護這個關岳廟。遠征軍從重慶出發奔赴抗日戰場,就是唱著《滿江紅》從這個關岳廟出發的。蔣介石到台灣后,懷念重慶,景仰岳飛,就比照重慶這座關岳廟,恢復了日月潭最大的文武廟,主祀關帝,供奉孔子、岳飛。”

  2011年3月,岳朝軍率領河南湯陰、江蘇杭州“岳王子孫團”的訪台之行,也是一次岳王廟文化考察之旅,台南后壁區下茄苳岳王旌忠廟是台灣歷史悠久的岳王廟,也是民間信仰中心。當地習俗認為,有“歹腰飼”(不太好扶養之意)、“歹教飼”(不太好教育之意)的小孩,抱來廟內認岳飛當義父,就可獲岳王庇蔭,平安長大。

  岳朝軍說:“可見岳飛在台灣民眾心中的分量。后壁岳王廟不僅可以求簽問卜,還具有淨化人心的功能。我們這邊的岳廟比較注重岳飛思想文化傳承,台灣的岳廟比較有宗教色彩,但保存的岳飛傳統禮儀比內地完整。”

  在台灣,旅台岳氏宗親會理事長、岳飛第31代孫岳天將軍,與岳朝軍見面談起抗戰,激動地挽起左臂衣袖,胳膊上顯出當時刺青的“精忠報國”四字,至今鮮明奪目。岳朝軍說:“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回到怒發沖冠、仰天長嘯的抗戰歲月,也激發我們同心同德傳承祖德家風和岳飛精神。”

  

  安徽渦陽縣有個 庄,“ ”(讀Ya)字太生僻,以前的《新華字典》也查不到。入學、參軍、結婚、打工、坐飛機,電腦打不出這個姓,甚至連身份証都不好辦理,給 庄人帶來很多麻煩,但是 庄人堅稱自己是岳飛后裔,一直想認祖歸宗。

  1141年,秦檜等人羅織“莫須有”的罪名,岳飛蒙難於風波亭,四子岳震、五子岳霆聞變逃難,隱姓埋名。有一支逃到安徽渦陽,將“岳”字上下顛倒為姓。經過多代繁衍,發家成庄,庄以姓得名。岳朝軍說:“當地村民對自己倒寫的‘岳’姓非常自豪。他們認為,山在上丘在下,激勵岳氏后代在逆境中生存,所以這個字讀‘壓’的音”。

  岳朝軍和岳研會的岳氏后裔,在老會長岳德庄、岳力的感召下,一直積極探尋岳氏宗親,加強宗族凝聚力。經有關部門和岳研會考証, 姓人確實是老岳家的人,岳朝軍和岳喜高一起,代表岳研會及廣大岳氏宗親,專程到 庄,主持認祖歸宗的儀式,正式宣布 庄人恢復岳姓。“不久, 字得到國家漢字改革委員會認定,並收錄進《中華現代漢語詞典》,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也收錄了。像這樣不同姓的岳氏后代還有很多,都是他們為躲避朝廷迫害,不得不忍辱負重,改名換姓。我們努力讓他們認祖歸宗,甚至一些還恢復了本姓。”

  盡忠

  2013年由黃曉明主演的電視連續劇《精忠岳飛》火了一把。監制唐季禮導演稱,做這部劇起源於他在中央電視台和岳朝軍一見如故,達成共識,要把岳飛的故事搬上熒幕,岳朝軍出任總策劃。《精忠岳飛》一播出,重頭戲“岳母刺字”岳飛背上的字竟然不是流行的“精忠報國”而是“盡忠報國”!觀眾們從小在評書和連環畫裡面聽見和看見的都是“精忠報國”,大叫“錯了!錯了!”

  岳朝軍說:“這個沒錯,岳母刺字肯定是‘盡忠’。岳飛1129年南京大捷,1131年江西湖口登陸,收復襄陽六郡,轉戰平楊?,屢立戰功,被皇帝趙構招到杭州嘉獎。皇帝和皇后送岳飛一面旌旗,上書‘精忠岳飛’,‘精忠’就是這麼來的。‘盡忠’是母親的本意﹔‘精忠’是當時朝廷的意志。所以我們對這個片名是有看法的,我們原創劇本就叫《岳飛》。”

  “人自宋后少名檜,我來墳前愧姓秦”,相傳這是一位秦姓先生游西湖岳墳后的感嘆。我問岳朝軍,現在你們和秦家人有交往嗎?他說:“岳秦不往來的說法,是個誤會。如果極力去放大這種說法,既不客觀,也不符合歷史。岳飛孫子岳珂就寫過《秦少游書簡帖贊》,夸贊北宋大詞人秦觀的書簡﹔西南大學教授秦效侃先生,對岳飛精神很敬重,1996年還為湯陰岳廟裡種植的兩棵繼忠、慰忠銀杏,寫了一個跋。忠良有后,秦檜無后,他的兒子秦熹是過繼的,不是親子,況且,秦檜也隻代表他個人。我們岳家后人,幼秉庭訓,忠孝傳家。武穆家風,山高水長。”記者 馬拉

(來源:重慶晨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