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唐朝“開元通寶”非年號錢

2014年02月14日07:58    來源:新華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唐朝“開元通寶”非年號錢

原標題:唐朝“開元通寶”非年號錢

  小時候踢過毽子的朋友許多都記得,從老人那裡找來做毽子的銅錢雖五花八門,但最常見的莫過於三種:五銖錢、咸豐重寶和開元通寶。

  五銖錢從西漢初年開始鑄造,直到隋朝初年仍是法定貨幣,雖年份久遠,市面上卻多到俗爛地步﹔咸豐重寶數量多,品相平凡,成了銅錢收藏界的大路貨、熟面孔﹔唯獨這開元通寶,大多數品相上佳,文字優美,鑄造講究。

  一般人都知道開元通寶是唐朝錢,但很多不熟悉錢幣行市者,會望文生義,以為開元通寶和咸豐重寶一樣,屬於年號錢,“開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始於公元713年,終於公元741年,前后共29年,如果“開元通寶”真的是年號錢,那麼其流通歷史就算再怎麼久遠,鑄造發行的歷史充其量也就29年。

  問題在於,盡管年號錢早在十六國時成漢李壽漢興元年(公元338年)就已出現,此后直至隋朝也多有成例,但“開元通寶”偏偏不是年號錢:這種銅錢上的四個錢文,似篆似隸,流暢優美,是“顏柳歐趙”書法四大家中歐陽詢的手筆,歐陽詢是隋唐之交的歷史人物,顯然不會給近一個世紀后的“晚輩”李隆基的制錢“題詞”。

  其實,所謂“開元”,典出《漢書》作者班固的《東都賦》“夫大漢之開元也,奪布衣以登皇位”,意思是開辟新紀元,建立新朝代。這種銅錢首次鑄造,是在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淵正是唐朝第一位皇帝,是唐代的“開元”君主,鑄造這樣一種銘文制錢,恰符合其開國皇帝的身份。開元通寶和李隆基年號雷同,純屬巧合,李隆基生於公元685年,比開元通寶“年輕”64歲之多。

  從公元7世紀初至10世紀初,開元通寶鑄造了近300年,不僅中央鑄,后期地方藩鎮也鑄造,因為“開元”只是一句吉祥話,而不是帝王年號,所以隻要唐朝不改朝換代,后世帝王就可以照鑄不誤。

  有趣的是,開元通寶到底怎麼讀,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個爭議性話題。宋代的記載顯示,即便在武德年間,民間就有很多人認為,這種錢的名字叫“開通元寶”,而“元寶”也居然和“通寶”一樣,成為后世年號錢常用的專有名詞,大有將錯就錯的意思。之所以鬧出這麼大誤會,是因為此前的銅錢銘文大多隻有兩個字,如果豎排就是從上往下讀,倘是橫排則是從右往左讀,“開元通寶”卻有呈菱形排列的四個字,這就讓用錢的人傻了眼:究竟這四個字誰先誰后?歐陽詢的四個字,閱讀次序本該是上、下、右、左,叫做“直讀法”,可大多數人卻按照自己的習慣,上、右、下、左順時針方向去念,如此,“開元通寶”也被念作“開通元寶”。 陶短房

(來源:新華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