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上海11月25日訊(記者 於小薇) 11月25日,由新元文智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文化產業資本大會在上海召開,在“互聯網金融與文化產業的合作模式與未來”主題演講上,網信金融集團原始會創始人陶燁講述了她對股權眾籌的發展趨勢和探索的理解,並表示股權眾籌在中國文創市場大有可為。
網信金融集團原始會創始人陶燁在第三屆中國文化產業資本大會上發言 中國經濟網記者於小薇/攝
文創產業在眾籌領域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緊密
首先,陶燁表示,在美國,最大的眾籌網站是基於文化藝術類和創意類的產品起家,即便到今天,成功融資項目中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業類的項目佔到70%﹔整個美國各類眾籌網站來看,文化創意類在項目總數應該是佔到50%-70%。可以說,從全球角度來看,文化創意類和互聯網金融的結合,在眾籌這個領域內,比其他任何行業結合都更加的緊密,更加前沿。2013年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佔GDP3.77%,在美國則佔到25%,日本是20%,韓國是7%,在整個發達國家這個平均比重到了約10%。
股權眾籌的發展趨勢和優勢
隨后,陶燁著重介紹了股權眾籌的發展趨勢和優勢,她指出,大家比較了解的股權眾籌企業都是做的相當成功的互聯網金融股權眾籌企業,在中國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更加的突出。從企業本身的角度來說,中國很多中小型企業缺乏現代企業治理的意識,缺乏規范意識,對投資人來說,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投資中小型企業,初創企業風險會比較大﹔從國家層面來說,中小型企業融資渠道非常有限,因為國家的利率管制更多是向大的國有企業借款。所以在中國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更加顯著,這也是互聯網金融近兩年來發展迅速的原因,互聯網金融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來解決金融資本了配置問題。
陶燁對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表示,互聯網金融的優勢主要是體現在資源的開放化、成本集約化、選擇市場化、渠道自主化、用戶行為價值化。互聯網金融有幾類模式,首先是第三方支付的模式。這兩年比較火的是眾籌模式和P2P模式。
陶燁指出,股權眾籌核心意義是可以最大程度的打破溝通壁壘,最大限度的打破渠道限制,可以降低雙方的投入門檻。最終可以優化資本的配置。和傳統的股權投融資比較,股權眾籌或者說互聯網股權投融資有什麼優勢呢?
第一是打破渠道,傳統的股權投融資渠道非常有限。從融資需求角度來說,通常都是通過自己有限的朋友圈,包括朋友、家人或者是朋友的介紹來認識有限的投資人。即便有一些比較有資源的融資方也得通過自己的圈子,比如說他要找同行,找財務顧問。大家接觸投資的窗口都是非常有限的。
第二個是時間成本低。傳統的融資方式中,投資人和企業進行一對一的溝通方式,每次溝通要講不同的故事,浪費在時間上的成本是非常大的。除了時間浪費之外,隱性成本高是更重要的浪費,因為信息不對稱。股權眾籌要做的事情是為投融資環節引入互聯網,打破一對一的線性推廣,減少隱性成本的浪費,減少時間成本的浪費。
世界銀行2025年眾籌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美金,中國眾籌會達到500億美元。今年上半年整個中國眾籌行業是1.8億,股權眾籌超過80%,達到1.56億,這當中原始會融資達到了1.2億,佔到了80%。也就是說股權眾籌從現在發展趨勢來說,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股權眾籌在中國文創領域大有可為
陶燁表示, 股權眾籌在中國的發展潛力非常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大。中國高淨值人群,活躍天使投資人佔高淨值人群的比例現在是0.04%,從絕對值來說,中國的高淨值人數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說在投資人方面可挖掘的潛力非常大。
二是政策環境改善,無論是從公司注冊成本還是中小型企業,稅收方面的優惠,創業的基本設施,中國現在的創業環境都比以前有了大大的改善。
最后一點就是監管功能。陶燁表示,近期中央領導的講話也表現出對股權眾籌和眾籌行業了支持。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