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李長春新著講述從大學畢業到走上領導崗位的成長歷程【3】

2014年12月26日11:30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李長春新著:回蕩故鄉與歷史的潮聲

新華每日電訊:書中照片十分豐富,書前彩插既有長春同志的工作照,又有他與領導人的合影,以及以“可愛的遼寧”為主題的圖片,能否談一下這些照片是如何選出的?

黃書元:彩插中長春同志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一起的照片,大部分是由遼寧有關部門提供的,也有一些來自長春同志的個人相冊。長春同志選擇這些照片,主要是覺得它們能夠展現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遼寧改革開放事業的關心指導,反映黨中央對地方的支持。

第一張彩頁照片,是在沈陽工作期間長春同志在辦公室內拍的。當時,他是年輕的市一級領導干部,適逢改革大潮,歷練了自己,也成就了沈陽的改革事業。

“可愛的遼寧”這個標題,是長春同志本人定的,選用的部分圖片,從若干側面展現了遼寧的歷史烙印和改革成就,便於讀者了解遼寧的基本省情。

新華每日電訊:封面以沈大高速公路為背景,這一設計有何考慮?

黃書元:這個背景照片是改革的標志。當年,高速公路還是新生事物。隨著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遼寧交通運輸的瓶頸問題日益凸顯,沈陽至大連的公路運力不足,大連港貨物嚴重壓港。但對建設高速公路,不少干部和群眾認為沒有必要,甚至有人提出,高速公路要允許百姓在路邊擺攤賣東西,為群眾創造經濟收入。全國對我國是否發展高速公路也處於爭論中。

為推動工程建設,長春同志等人提出了“分段高速”的概念,先把沈陽至鞍山這一段建成高速公路。這段建成后,長春同志親自帶著省“四大班子”的領導坐車從沈陽直駛鞍山參加竣工儀式,車子一路暢通,開得很快很穩,大家親自體會了高速公路的優越性,到這時,全線建成高速公路的決定才終於水到渠成,沈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也促成了全國發展高速公路的共識。

這個進程說明改革難度很大,但搶跑不行,拖延也不行,富有遠見的改革者要善於解決、化解、破解難題。

講述從大學畢業到走上領導崗位的成長歷程

新華每日電訊:本書的目標讀者群是誰?不同讀者能從閱讀中收獲什麼?

黃書元:作為一部談改革的書,本書的目標讀者主要是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研究改革開放的專家學者,也可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另外我想強調的是,廣大中青年讀者也應該讀讀這本書。因為這部著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長春同志從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到逐漸走上領導崗位、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省長這樣一個艱苦奮斗、與時代共進步的歷程。讀者可以從中學到很多寶貴經驗,體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時,應如何用勇氣和智慧去戰勝和克服它們。希望這部書能激勵青年一代,走在時代創新創造的前列。

新華每日電訊:閱讀中,您本人有何感觸?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內容?

黃書元:很多內容都給我留下深刻感觸。除了上面提到過的一些改革突破以外,還有很多。比如,長春同志曾婉拒新華社《半月談》雜志提名他為全國十大新聞人物,動情地說“改革成就是廣大干部群眾創造的”﹔親筆給朝陽勞動教養院76名學員寫信談理想與法紀,勉勵他們告別灰暗的昨日,揚起理想的風帆,等等。

書中很多話,在當時,可以說很多領導都是不敢說的。比如談政府與企業的關系,他說:“關鍵要明確政府和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職能定位,真正做到大的方面管住、小的方面放開搞活”。談到商品經濟問題,他說:“隻要有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就起作用,就必須遵循價值規律,就必須按價值規律去處理商品生產全過程中發生的一切問題。”談到科技體制改革,他說:“科學研究工作要由科研機構內的小循環轉到參與社會經濟建設的大循環。所有科研單位及科技人員都要強化產業意識,特別是地方科技工作要以產業技術開發為主,用生產力標准評價科技成果。”作為經歷過那段歷史時期的人,我更能體會其中的改革精神,同時,長春同志很善於破解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改革不是蠻干,是從實際出發,拿出新的辦法,有些辦法當時看來都很“出格”,老實說,作為一個年輕干部,他當時冒著極大政治風險,很不容易。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新華每日電訊:今天,出版這本以上世紀80年代振興遼寧的探索與實踐為主題的書,有何考慮?對我們當下的工作具有怎樣的意義?

黃書元:這部書的出版可謂恰逢其時,一方面,它是我們了解上世紀80年代全國改革歷程的一個縮影,可以說,當年遼沈老工業基地的改革探索,同安徽的農村改革、廣東的對外開放、江蘇發展鄉鎮企業、浙江發展非公經濟的探索一樣,為全國的改革開放作出了具有示范意義的貢獻。另一方面,它對我們今天的工作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長春同志作為一個改革的積極踐行者,從走上領導崗位伊始就投身於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書中回顧了他在遼沈大地推進改革的艱辛歷程,遼寧當時作為東北傳統工業基地,是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影響的典型地區之一,改革任務比很多地方都更加艱巨,長春同志作為沈陽市、遼寧省主要領導之一,在市委、省委的統一領導下,團結廣大干部群眾大刀闊斧地進行了諸多開創歷史先河的改革,推出了大量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創舉。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這些改革實踐中包含大量的寶貴經驗和改革創新的思路、方法,值得我們總結、學習。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出版這部書,就是為了重溫上世紀80年代遼沈大地改革開放的歷程,讓今天的改革者從中汲取經驗、智慧和勇氣,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借鑒,把歷史啟示轉化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動力。我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本報記者王京雪)

上一頁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