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廣州多家文化展館照常開放 金牌看點提前一覽
300多年前數千艘來到廣州的大船究竟帶走什麼?風靡歐洲的中國瓷“滿大人”哪裡有得見?不知所終的千年“和氏璧”真容啥模樣……
2015年元旦假期廣州多家文化展館照常開放。廣彩風流世界300年的廣彩大聚會,“瓷路相逢”中流淌中國風的“滿大人”,“和氏璧家族”真容首次來到廣州……這個元旦廣州文博活動真精彩。
“重彩華章”:廣彩風流世界300年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推薦指數 ★★★★
1739年抵達廣州的瑞典“哥德堡”號,1752年抵達廣州的普魯士“普魯士國王”號,還有1784年來到廣州的美國“中國皇后”號,他們的返程之旅究竟帶走了什麼?正在廣東省博物館熱展的“重彩華章——廣彩瓷器300年精華展”,200件回流瓷器再現一段清代300年來廣彩瓷器的精彩記憶。
廣彩瓷器是清代專門為外銷而生產的釉上彩繪瓷器品種。廣彩取自景德鎮素瓷坯,再根據外商需求,在素瓷坯上加以彩繪,經過700℃至750℃烘烤而成,留下一段中西文化互動和交流的記憶。深受海外喜愛的傳統中國畫法,歐洲洛可可風尚,美利堅民族奔放性情,300年后再回首這批回流陶瓷,廣彩發展歷程的脈絡依然清晰。
廣彩從歐洲風行到北美洲,繞不開“中國皇后”號那位叫做山茂召的美國人,他四度抵穗最后客死他鄉,留下珍貴的《山茂召日記》。第一批運回紐約港的中國貨物受到紐約居民喜愛,喬治·華盛頓也從山茂召那裡購買了一批中國瓷器。至今美國的博物館還珍藏著繪有“中國皇后”號的中國瓷盤。
“瓷路相逢”:流淌中國風的“滿大人”
地點:廣州博物館 推薦指數 ★★★★
廣州博物館推出的《瓷路相逢——清代外銷瓷上的中國情調與西方藝術》展,逾百件陶瓷中出現許多清裝人物紋飾,西方人習慣稱其為“滿大人”圖案。“滿大人”一詞,最早出現於17世紀初葡萄牙與中國開始通商之時,葡萄牙人最先用這個詞匯稱呼中國的官員,之后到東方貿易的西方人就沿用這個名詞指代清朝各級地方官員。
“滿大人”圖案描繪了一幅幅中國人日常生活情景,一幅幅官紳雅士、仕女稚童、亭台樓閣、山巒溪水、田園野趣等,讓西方社會了解遙遠東方的世象百態。
“荊山有玉”:
家門口一睹
“和氏璧家族”真容
地點:南越王博物館
推薦指數 ★★★
“價值連城”和“完璧歸趙”的歷史故事家喻戶曉,可是傳說中舉世無雙的和氏璧究竟啥模樣卻鮮為人知。在南越王博物館展出的《荊山有玉——熊家塚墓地出土玉器展》,近200件(套)來自楚國故都荊州熊家塚楚王墓地群出土的玉器,再加一段神奇的歷史故事,讓參觀者能一睹和氏璧家族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