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大魚海棠》是一篇中小學生寫的抒情散文

2016年07月12日07: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大魚海棠是一篇中小學生寫的抒情散文

《大魚海棠》的畫面已經有了太多的稱贊,它空靈、壯觀、瑰麗的視覺,刷新了國產動畫的新高度,用一句挺老套的話來形容,“單看畫面也值回票價了”,但由於這部影片提前給人的期待值頗高,所以看后覺得還是有太多不滿足,當然最大的不滿足還在於它的故事。

影片開頭的十多分鐘有先聲奪人的氣勢,這氣勢主要來自它的世界觀設定,還沒有別的國產動畫片,能像《大魚海棠》這樣,從人類起源開始談起,以幾十億年的時間單位,來表現人與靈魂之間的關系。“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這是中國古代神話與希臘神話建立的一個看法,以此形容人與宇宙的聯系,《大魚海棠》大膽地打破了舊有的設定,開始在“海底一條魚,地上一個人”的基礎上敘述故事,這個創意挺新鮮。

在《大魚海棠》所提供的宇宙結構中,共有海底、海面、陸地、雲層、星空這五個層面,鏈接這五個層面的通道,是可以從海底無限上升的漩渦,這為故事中的角色來回穿梭於不同時空,提供了上天入地的想象空間,也為更多神話形象的介入,提供了接口,因此《大魚海棠》的創作者面臨的,不是沒有故事可講的問題,而是素材過剩,在這個故事裡,任何神話人物改頭換面之后,都能參與其中。但遺憾的是,創作者在開創了良好的局面之后,果斷地選擇了最保守的敘事。

簡單地說,《大魚海棠》是海豚版的美人魚故事,少女海豚椿被一名陸地少年鯤解救,然后就是中國古代神話中最為常見的“以身相許”的情節。為了增加曲折性,少女海豚又遭遇到了海底庭院少年湫的追求,電影又成了莫名其妙的三角戀。在情感驅動方面,電影缺乏必要的交代,比如湫的出現,給人的印象是,他與椿完全就是路人,而不是劇情介紹中青梅竹馬的關系。在身份轉換方面,椿在少女與海豚之間自由轉換可以理解,但鯤如何由一個普通群眾變成了庄子筆下的“北溟有魚,其名為鯤”,沒有任何的鋪墊,編劇想讓他變成魚,於是他就成了魚。

在價值觀傳遞上,《大魚海棠》透露出一股迂腐的味道。從立意上看,掌管世界萬物運行規律,也掌管人類靈魂的大魚們,身上是應該具備神性的,但這些海底大魚,卻如同纏小腳時代的人類一樣,有著庸俗的眼光與情感。比如,在象征著自由的海底,那個酷似客家圍樓的海底庭院,是完全封閉的,與庭院外廣袤的海洋相比,這個庭院被家長意志所左右。在鯤意外闖入后,庭院裡類似族長的人物,帶領青壯年把他當作怪物驅趕,而鯤明明在每一處都隻有萌而沒有惡意。椿的母親,更是封建思維的代表人物,她的每一句台詞,都落伍、愚昧、無用,身上毫無神性可言,就是一個嘮嘮叨叨的家長。

畫面的美,部分掩蓋了故事的弱,但動畫電影缺乏了強情節的支撐,故事就一定會走向崩潰。《大魚海棠》整體上看更接近於散文風格,而且是屬於中小學生能夠撰寫出的抒情散文,畫面的華麗與劇情的空洞,使得動畫片的兩大要素一直各自前行,無法融為一體。為畫面而震撼,為劇情而嘆息,讓觀眾對《大魚海棠》有復雜的情緒。得畫面易,隻要付得起時間與金錢,得故事難,動畫電影的編劇,還需要能上得去,也能下得來,全面刷新自己的創作理念,真正講好中國故事。

以前總有人強調,國產神話電影要從《山海經》、《搜神記》、《閱微草堂筆記》等這樣的古代作品獲取靈感,包括從中擷取情節,《大魚海棠》在這方面做得不錯,雖然對《山海經》、《庄子》等的使用,隻能列為“借用”范疇,但對中國古文化元素的運用上,還是頗為時尚的。對古文化的時尚化包裝,《大魚海棠》也算走出了開創性的第一步,如果以后有續拍,能在故事上解決問題,一定會產生真正令人嘆為觀止的電影。

(韓浩月)

它的音樂不隻有陳奕迅

內地電影市場在經歷了6月份的國產片低迷局面后,在7月份迎來了可喜的局面。在7月份上映的國產影片中,《寒戰2》和《大魚海棠》無疑最引人注目。

“印象曲”概念首次出現

《大魚海棠》的音樂部分由日本和中國的三位作曲家共同完成。配樂由日本作曲家吉田潔擔任創作,印象曲《大魚》和主題歌《在這個世界相遇》則分別由中國作曲家錢雷和竇鵬擔任創作。

這部影片採用與眾不同的方式在宣傳初期推出了印象曲《大魚》(作詞:尹約 / 作曲:錢雷 / 演唱:周深),這也是“印象曲”的概念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此乃片方的一記妙招,在電影上映之前便讓大家獲得對影片的總體印象和感受,同時也豐富了宣傳手段。而曲作者錢雷的說法正好也印証了這一點,錢雷在創作這首歌曲的時候,影片還未完成拍攝,他是根據故事大綱和部分視頻來完成歌曲創作的。

在鋼琴演奏了安靜而富有意境的前奏過后,歌者周深用純淨的嗓音平靜地演唱出歌曲的主歌部分:“海浪無聲將夜幕深深淹沒,漫過天空盡頭的角落。大魚在夢境的縫隙裡游過,凝望你沉睡的輪廓。看海天一色,聽風起雨落,執子手吹散蒼茫茫煙波。大魚的翅膀已經太遼闊,我鬆開時間的繩索。”畫面由遠及近,充滿細節,直抒胸襟,將寬闊的場景和“大魚”的形象直接展現在人們面前。主歌上闋的旋律建立在歌曲前奏部分和聲基礎之上,簡單而朴素,從容道出女孩椿的心理狀態。下闋的音樂更為舒展,有著更多的內在推動力。當唱到“執子手吹散蒼茫茫煙波”時,音樂的調式由之前憂傷的小調轉為明朗的大調,將煙波浩渺之意展現無遺。

有意思的是,錢雷與詞作者尹約之前在為電影《何以笙簫默》合作創作的插曲《默》(演唱:那英)中也使用了“魚”的意象,同樣是對大海和魚的描寫,卻有著不同的情境和意味。尹約是一位年輕的才女,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與細膩,她寫的歌詞充滿想象力,總能在第一時刻便打動人心。同為“80后”的錢雷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作曲家,不善言辭,卻能用音樂生動地表達各種情緒。

“怕你飛遠去,怕你離我而去,更怕你永遠停留在這裡。每一滴淚水,都向你流淌去,倒流進天空的海底。”歌曲副歌部分一開始,情緒立刻變得高昂起來,旋律直奔高音區,然后又向下低回,形成拱形結構,上下起伏,婉轉縈回。弦樂在高音區奏響的副旋律與人聲演唱的主旋律交相輝映,將少女的細膩心事與刻骨銘心的感情刻畫得生動而傳神。激昂的間奏過后,兩條人聲吟唱的旋律在樂隊富有律動的伴奏下,彼此交織在一起,如同椿與鯤在海與天的盡頭依依纏綿,不忍分別。

“陳醫生”與搖滾老炮兒合力

主題歌是對電影主旨凝練的概括和提升,它是觀眾與影片的情感紐帶之一。《大魚海棠》的主題歌《在這個世界相遇》由田曉鵬作詞,竇鵬作曲,陳奕迅演唱。歌曲從電子合成音色演奏的簡短前奏開始,緩慢、輕柔而溫情,音樂伊始,便將聽眾置於濃濃的氛圍感之中。“星月相掩於大海上,微風搖曳細雨也彷徨。流霞飛舞,群青深處,你我曾相遇的地方。”鋼琴晶瑩的音色,富有畫面感的歌詞和悠長的樂句,加上陳奕迅具有磁性的嗓音,營造出一幅充滿詩意的唯美圖畫。“你是否已化作風雨,穿越時光來到這裡。秋去春來,海棠花開,你在夢裡,我不願醒來。”四季輪回,你卻永遠在我夢中,這深情款款的話語是椿對鯤的內心獨白。“每條大魚都會相遇,每個人都會重聚。生命旅程往復不息,每個夢都會有你。”第一遍副歌的旋律被上移到更高的音區位置,卻依然保持整體平穩的狀態,氣息流暢。而第二遍的副歌旋律卻做出局部的上挑處理,情緒的表達更加充分和飽滿,將高潮的氣氛營造得淋漓盡致。旋律音調的進行與歌詞的音韻十分吻合,使得歌唱如話語般自然。連貫的長旋律線條對歌手的氣息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陳醫生”的演唱體現出他作為一位專業歌手的優秀素質。同時,作曲家對歌曲的主歌和第一遍副歌部分的旋律都做了開放式的結尾設計,引人遐思,意味深長。人世間不也有這樣的情感嗎?這種美好的情愫凌駕於萬物之上,生死輪回,穿越人間與神界,直到世界的盡頭。

作曲家竇鵬是音樂界的“老炮兒”了,音樂學院科班出身的他卻在入行時選擇了離經叛道的搖滾樂。早年間最為人樂道的是以鍵盤手的身份隨中國著名的搖滾歌手張楚和“輪回”樂隊在香港紅磡體育館及伊麗莎白體育館做“94中國搖滾樂勢力”大型演出。后來他為《蘇州河》、《致青春》、《殺生》等影視劇創作的音樂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大家得知,他不光是一位優秀的搖滾樂手,影視音樂也寫得非常出色。在音樂界,詞作者田曉鵬的名字可能不為大眾所熟悉,但如果提到獲獎無數的全球首部西游題材3D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聖歸來》的導演和編劇,大家一定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十二年,正是一個輪回,十二年,也是一次重生。《大魚海棠》歷經十二年的磨礪,終成正果。雖然它在劇本、情節、人物和台詞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魚》和《在這個世界相遇》這兩首歌曲為這部電影贏得了很多加分,這也成為一個成功的電影營銷案例。

兩首歌曲,同樣使用中國民族調式創作,卻都沒有拘泥於民族音樂元素。一首婉轉抒情,一首深沉悠揚﹔一首細膩純淨,一首大氣滄桑。兩位作曲家,一老一少,不同立意,殊途同歸。

(蔣安慶)

(責編:陳苑、李岩)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