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柵欄“三慶園”:為何被視為京劇發祥地

2016年09月02日08:14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解密大柵欄“三慶園”被視為京劇發祥地原因

  具有220年歷史的大柵欄三慶園重張開業,成為近來京城戲劇界的一大熱點。嘉慶元年(1796年),“三慶班”與位於京城大柵欄的宴樂居合營,將宴樂居改造成專門演出戲劇的場所並取名三慶園,曾紅極一時。隨即,“三慶班”與四喜、和春、春台被合稱為“四大徽班”開啟的晉京演出,成為京劇開始形成的標志性事件。由於“四大徽班”在京城演出的主要場所正是三慶園,因此這裡一直被視為中國京劇的發祥地之一……

  “三慶園”之名始於嘉慶元年

  曾為“徽班”之一的“三慶班”創辦

  “三慶園”位於前門外大柵欄街18號,是老北京最早的戲園之一。據清道光年間出版的《夢華瑣簿》記載:“今日三慶園,乾隆年間宴樂居也,其地昔甚廣大,今當鋪亦從此析出。”據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揚州大碼頭觀看了昆曲(南昆)的演出,回京時就把昆曲帶了回來,在宮中為皇家妃嬪、八旗子弟演出,頗受青睞。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為慶賀乾隆皇帝八十歲壽辰,揚州鹽商江鶴亭在安慶組織了一個徽戲班子,取名“三慶班”, 在藝人高朗亭的率領來到京城演出。正是三慶班的率先進京演出,開啟了京劇歷史上最重要的歷史事件“徽班進京”。

  “三慶班”在京城獻藝獲得贊譽,隨后本應南歸,但是由於演出太火爆了,遂留在了京城。嘉慶元年(1796年),“三慶班”與宴樂居合營,將宴樂居改造成三慶園,開始了以戲劇演出為主業的戲園經營。

  繼“三慶班”進京演出后,“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也陸續進京獻藝,而三慶園是他們的主要演出場所,由此“四大徽班”長期輪演, “四大徽班”晉京則被視為京劇開始形成的標志性事件。隨著演出劇目不斷創新,唱腔吸收徽劇、漢劇、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間曲藝等精華,逐漸形成了一個嶄新的劇種京劇。到了清末民初,三慶園與廣德樓、廣和樓、慶樂園、同樂軒、慶和園、中和園被譽為“京城七大戲園”,而三慶園稱首。

  1900年6月15日,前門外大柵欄起火,三慶園與慶樂園、中和園、慶和園等戲園悉數被燒毀。1905年,由酒行經紀人張雲鵬及開賭局的駱四、開木廠的王五三家合資復建三慶園。復建后除京劇演出外,還經營電影放映,由此成為北京最早經營電影放映的戲院之一。

  “三慶班”的紅火一直持續到20世紀中葉。1941年10月,京劇名家言菊朋、童芷苓、裘盛戎在三慶園聯袂演出謝世之作《二進宮》,在京城引起很大轟動。1950年三慶園因年久失修而停演,由此曾名揚京城150余年的一座老戲園子便退出歷史舞台。幾年后三慶園被改建成大柵欄商場職工食堂,1972年因建筑物傾斜有倒塌的風險,三慶園原建筑被拆除,此后一直被作為商業經營場所。

  李萬春首次以藝名在三慶園演出《戰馬超》一鳴驚人

  孟小冬在三慶園首演《四郎探母》紅遍京城

  自三慶園開辦以來,在京劇舞台上赫赫有名的藝人幾乎都在此登台獻藝。光緒末年,梨園名角譚鑫培、路三寶等在此演戲。譚鑫培是“譚派”創始人,被尊為京劇界鼻祖,其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稱,行內有“無腔不學譚”之說。他曾在三慶園演出過《盜宗卷》、《定軍山》、《陽平關》、《南陽關》等劇目。路三寶為清末京劇名旦,曾與譚鑫培聯手在三慶園演出過《坐樓殺惜》、《翠屏山》等戲。與此同時,楊小樓、余叔岩、梅蘭芳等名家均以三慶園為演出場地。楊小樓是清末京劇界領軍人物,享有“武生宗師”的盛譽,他在三慶園演出過《長?坡》、《挑滑車》、《鐵籠山》等。余叔岩出生於梨園世家,與馬連良、高慶奎並稱為京劇第三代“老生三杰”,在三慶園演出過《搜孤救孤》、《戰太平》、《審頭刺湯》等。

  民國初期,三慶園的演出異常紅火,劉喜奎、侯喜瑞、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徐碧雲、言菊朋、譚小培、馬連良、孟小冬、楊寶森、李萬春、譚富英、筱翠花、王又荃、王長林、茹富蘭、周瑞安、王瑤卿、高慶奎、俞振庭等多次在此演出。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在三慶園一舉成名的,如程硯秋多部經典劇作均是在三慶園首演,轟動一時﹔原名李伯的京劇武生名家李萬春首次以“李萬春”的藝名在三慶園演出《戰馬超》,一鳴驚人。

  孟小冬是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人稱“冬皇”。孟小冬1907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梨園世家,18歲時來到北京拜師陳秀華,專攻“余派”老生戲。1925年春,孟小冬第一次在北京登台亮相就是在三慶園首演《探母回令》(即《四郎探母》)。當時,戲園門口的戲目廣告寫著:“本院特聘名震中國坤伶須生泰斗孟小冬在本院獻計。”霓虹燈打出“孟小冬”三個紅色醒目大字,劇院門口兩側擺滿各界贈送的花籃,京城書畫才子、袁世凱次子袁克文還書贈“玉貌珠吭”巨幅匾額高懸於舞台一側。

  孟小冬女扮男裝,飾演四郎楊延輝,她不但扮相英俊,而且嗓音蒼勁醇厚,引得戲園內喝彩聲不斷。據說,有位工商界大亨在三慶園看過孟小冬的演出后,要捧孟小冬的場子,並願出五千大洋包個專場,但被孟小冬婉言謝絕。這位大亨見孟小冬不買賬,並未氣惱,又派人來到三慶園,說情願出一萬大洋請孟小冬唱堂會,仍被孟小冬婉言謝絕。原來孟小冬已有耳聞,知道這位大亨是京城有名的“採花大盜”,請她唱戲,捧她的場子是假,心懷鬼胎才是真。

  梅蘭芳在三慶園演出險些遇刺

  楊小樓在三慶園戲台上怒斥漢奸

  說到三慶園,還有兩件事值得一書,一個是因在三慶園看戲,曾引發過一起刺殺梅蘭芳的案件﹔另一個是楊小樓在三慶園演出時怒斥漢奸。

  據《前門大柵欄》記載:1926年,有一個叫李志剛的年輕人,在買賣公債中賺了一筆錢,於是每天都到三慶戲園大捧名角孟小冬。后來聽說孟小冬與梅蘭芳關系密切,便心生嫉妒,又值在買賣公債中賠了許多錢,於是起了搶劫梅蘭芳的念頭。一天,梅蘭芳在三慶園演出《千金一笑》,李志剛在座位上看了多半場后,便悄悄地來到后台,想擇機對梅蘭芳下手。不曾想梅蘭芳演出結束謝幕時,有戲迷登上舞台與他合影,隨后又簇擁著梅蘭芳走出戲園子,十幾個人前呼后擁地把他送上小轎車。李志剛一直尾隨其后,但就是難以下手。此后幾日,李志剛又多次在三慶園尋找機會,可惜均未得逞。

  不久,梅蘭芳在東四十條請客,李志剛也趕了過去。他遞進名片,要求拜訪梅蘭芳。梅蘭芳為人謙和,來者不管是否相識,一般都竭誠招待。但當時恰有《北京社會晚報》社長張漢舉在座,張漢舉自薦願代梅蘭芳接待來訪者,便來到前院客廳。誰知一見面,李志剛即掏出手槍進行威脅,並向梅蘭芳索洋十萬元。但此時銀行已打烊,無法取錢,梅蘭芳隻湊了八萬元交給他,但李志剛不但不放人,還一手拿槍,一手押著張漢舉走出大門,見門外早已警察密布,他將張漢舉一槍打死后,轉身便跑。結果,李志剛被警察當場抓獲,后被處死。

  楊小樓不僅是一位京劇藝術大師,也是一位愛國志士。據《梨園趣話》載: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北平的地方維持會為迎接日本兵進城,特意在京城著名老戲園子三慶園組織堂會。一個姓吉的漢奸親自到楊小樓家邀請他為日本人義演,楊小樓托病拒演,漢奸威脅道:“不唱就抄家!”楊小樓聽罷氣憤之極,怒斥道:“我不當亡國奴!”漢奸見狀無法回去交差,便耍弄軟手段,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楊小樓仍執意不允。軟硬兼施均不奏效,這個漢奸又差人前來將楊小樓的女婿劉硯芳拘押憲兵隊,作為人質要挾。楊小樓為救女婿,便讓外孫劉宗楊和義子侯海林陪同前往三慶園應付這場演出。

  那天,三慶園內外如臨大敵,楊小樓毫無懼色,進后台既不脫棉袍棉褲也不穿彩褲,隻打了兩道眉子,扎上靠就草草上場了。他根本不講什麼亮相,在台上一個技藝也不表演,而是臨場發揮現編的台詞,借《戰宛城》劇中人物張繡之口,發泄內心對日寇、漢奸的憤怒。他以鏗鏘有力的語氣念道:“這‘奴隸’二字,令人好慘!”把恨敵之情宣泄得淋漓盡致,引得觀眾熱烈掌聲,日寇誤以為精彩之處,亦隨之拍手叫好,那些漢奸們明知其情,卻有口難言,電視連續劇《荀慧生》第28集中也曾再現過楊小樓怒斥漢奸這段往事。

(責編:陳燦、陳苑)

推薦閱讀

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廣西花山岩畫、湖北神農架申遺成功
今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申請文化遺產、湖北神農架申遺自然遺產,分別成功入選。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
廣西花山岩畫、湖北神農架申遺成功 今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申請文化遺產、湖北神農架申遺自然遺產,分別成功入選。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