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微微一笑很傾城》劇照
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以下簡稱《微微》)收官時,僅優酷網獨播播放量已達56億次,一天播放量超過五億。不過,在收視率方面,這部劇播出三分之二后才勉強突破1%,始終沒能超過《小別離》,在收視衡量體系中遠未達到熱播劇的水准,屬於中等偏下水平。《微微》在網絡上被熱捧的原因很清晰,男主角楊洋的個人魅力,不僅他原有的粉絲力挺,憑這部劇楊洋又收獲了一大批路人轉粉絲,甚至有人評價,楊洋的顏值撐起了一部劇。
《微微》可以作為一個典型范例解讀現在娛樂圈所向披靡的“流量小生”們。比起之前對年輕偶像男星統稱“小鮮肉”,“流量小生”的功能性更清晰,正如位列四大流量小生之一的楊洋,對網絡流量貢獻巨大,對電視收視率的帶動平平。其實,同檔期還有另一位“流量小生”李易峰主演的電視劇《青雲志》,先於《微微》播出,但單日網絡播放量隻有《微微》的一半,還是雙網。不是李易峰的人氣不如楊洋,而是《青雲志》沒有把流量小生的功能純粹化,而《微微》做到了。
《青雲志》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李易峰的角色是要從一個頭腦不靈光的笨孩子一路奮斗成為大神,這不是流量小生正確的打開方式,而《微微》中楊洋飾演的肖奈出場就是校園裡被女生圍觀的學生偶像,他兼顧著大學生、創業企業家雙重身份,還有網游高手一笑奈何的古風形象,雖然如此多的角色身份,楊洋都隻給出了一種狀態:冷面扮酷,不帶表情笑容很少。李易峰一炮而紅的成名作《古劍奇譚》中,他的角色也是同樣板著臉扮帥,可見這才是粉絲們最渴望的:神話偶像,伏地膜拜。
接受採訪時,楊洋也表現出偶像明星的新境界,將工作中的人際關系都視為與粉絲之間的互動,隻言片語點頭稱是地笑納了記者們的褒獎便一晃而過。由此可見,除了角色魅力,楊洋作為“流量小生”典范更深層的成功原因是達到了行知合一的純粹。比如,被問到與角色的相似之處時,楊洋表示從前在學校中就常被女生圍觀,拍戲時甚至有點重返校園的感覺。被問到生活中和朋友相處也會像肖奈一樣神般的強勢碾壓嗎?楊洋回答:“會稍微隨意一點,但是氣場還在。”
再沒有什麼比一個人自覺擁有“神光環”時的狀態更適合演偶像劇了,偶像劇的精髓就是制造偶像吸引粉絲崇拜,《微微》原作者兼編劇顧漫的成名作《何以笙簫默》翻拍成劇時,男主角鐘漢良曾表示很糾結,因為需要不斷說服自己相信這樣的完美男神是合理的。而另一位偶像劇男主角劉愷威曾表示完全不信,戲裡的事沒有一件曾發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這類問題,困擾年過30歲的傳統偶像明星,可到90后的“流量小生”這裡根本不成為問題,恐怕都未曾考慮過,編劇全方位、無死角拋光鍍金設定的角色形象既是他們的表演狀態,也成為了他們的日常狀態,更符合他們對生活的認識。
像肖奈這樣的偶像劇男主角是以往編劇不敢寫的,因為經不起推敲,追求完美的代價是犧牲人物的行為、情感邏輯,甚至都談不上漏洞,人物根本就像一張薄紙片癱著立不起來。然而,這樣的角色是當紅的流量小生們最鐘情的,比如楊洋,他演過的《左耳》、《旋風少女》還有尚未公映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都是不需要表情的高冷男神,所以,並不是他碰上了差編劇。奇怪的是,沒有收視率,表演蒼白單一,不會塑造人物,條條都是演員的大忌,現在卻是“流量小生”們的必要手段,有制片人不諱言即使他們有演技也要假裝沒有才能紅。
從《青雲志》與《微微》的對比亦可得出此結論,粉絲們要欣賞的是十足完美的狀態,成為完美的過程都嫌累贅。換個思路,從演員到明星到流量偶像,實際上可視為從手工作坊到工業化流水線的效率邁進,培養一個優秀的演員要天資勤奮和機緣,成為明星還得有時運加持,就像所有手工產品,價值在於獨特與唯一,不可能量產。而流量偶像顯然是可以批量制造的,業內人士估算,包裝運作一個“流量小生”的成本約為1.5億,一到兩部戲,耗時一到兩年。隻要觀眾的口味不變,大可多多為之。 (記者 金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