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

見証人·第二十期︱樊錦詩:錦瑟華年去,莫高永留詩【2】

黃維、韋衍行
2018年12月21日07:46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能為敦煌莫高窟服務是我的幸運”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在您的努力下,敦煌莫高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重視,您認為該如何使之真正地“活起來”?

樊錦詩:其一,要做好保護工作,“永久保存,永續利用”。莫高窟至今已經1600多年了,對它的保護要慎之又慎。我們在弄清楚壁畫塑像的制作材料的基礎上,又要知道產生病害的原因機理,最后才能決定改用什麼材料、什麼工藝保護它——就像給人看病一樣,要了解病人的體質、發病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此外,通過先進的數字化手段將每個洞窟的檔案建立起來,經過對比不同時期的檔案,我們可以知道保護工作到底有沒有做好、洞窟的病害是不是在加重,還可為敦煌藝術的研究和弘揚提供助力。

然后,我們要做好對外宣傳。無論是保護、研究還是弘揚,都是我們敦煌研究院的責任。在這一方面,我們的數字檔案功不可沒,利用數字化的手段,大家在手機上就能欣賞到敦煌之美。“數字敦煌”網站上線了30個精品洞窟,全球的網友都能夠線上觀賞。此外,利用數字技術,我們能將敦煌的藝術精品帶到大家面前,我們的展覽已經遍及國內20余省,也走出國門去到了20多個國家。

敦煌莫高窟二三一窟南壁法華經變圖局部

記者:發展旅游業也是弘揚敦煌藝術的一個好方式。近年來“敦煌熱”持續升溫,游客的遽增無疑為洞窟的保護帶來了不小的困難。您認為該如何平衡旅游開放和文物保護兩個方面?

樊錦詩:對洞窟的保護、研究是我們的任務,對洞窟藝術的弘揚也是我們的任務。因此我們不能因為旅游而讓洞窟遭到破壞,也不能為了保護洞窟而拒絕游客。為了增強游客的體驗,改變以往走馬觀花式的參觀方式,我們利用數字檔案,推出了兩部時長各約20分鐘的數字電影:《千年莫高》和《夢幻佛宮》,讓游客對莫高窟有初步的了解﹔我們還興建了配套的博物館、陳列館、美術館,並培養好講解員。通過這些方式,能讓游客不但能看好洞窟,更能看懂洞窟。

我們既對文物負責,也對游客負責。在參觀洞窟的路線、洞窟開放的條件以及講解員的工作職責等方面,我們都制定了詳細的標准。許多游客對我們說,他們參觀過很多文化遺產所在地,而敦煌確實讓他們耳目一新。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們敦煌研究院在對敦煌藝術的保護、研究和弘揚上,確實是大踏步地在前進。我們改變了以往單一參觀洞窟的模式,既保護好了洞窟,又服務好了游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將我們作為一個成功的案例,向全世界推廣。

記者:從常書鴻先生、段文杰先生,再到您,幾代莫高人的心血使得今天的石窟美景得以展現,文化遺產帶來的文化自信使國人倍感自豪。您如何看待文化遺產和文化自信的關系?

樊錦詩:與世界其他的古文明不同,我們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未曾中斷,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無法比擬的。我們之所以有文化自信,就是因為我們有著這五千年的燦爛文明,而文化遺產就是最大的實証,是古代文化的積澱和結晶。如果沒有實証,光靠嘴上說說不可能產生文化自信。正是有了文化遺產,說明我們有著了不起的歷史、有著了不起的文明。

敦煌有著來自各地的游客,無論國籍、無論膚色、無論宗教信仰,他們來了之后,都會覺得敦煌太偉大了,那個時候我們都會感到很自豪,因為這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研究院許多同事在心情不好時都會去洞窟看看,看到這些美麗的壁畫、雕塑,就會馬上振奮起來。為什麼說敦煌博大精深?是因為每次去看都會有新的發現。如中國有許多古建筑沒能留存下來,但在敦煌的壁畫中仍能看到它們當年的模樣。守護敦煌,也就是守護我們祖先杰出的智慧和創造。

樊錦詩題寫寄語:敦煌藝術,美不勝收

記者:您在敦煌已經工作了55年,有沒有覺得特別辛苦的時候?假如給您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您會繼續堅守敦煌嗎?

樊錦詩:辛苦是必然的。要做好一件事,這件事要在社會上立得住——怎樣才算立住了?你做的事被社會承認了,你的研究成果被大家接受了,這才是立住了。不經過挫折、失敗,不經過反復地嘗試與探索,是不可能將事情做好的,而這一過程,必然是辛苦的。

既然辛苦又為什麼堅持?因為過程雖然辛苦,但是期間的探索更能讓人感到樂趣無窮,而探索出了成果,也會為此高興。所以,我願意品嘗這份“辛苦”,更願意留在敦煌。回望我這一輩子,我覺得非常值得——敦煌莫高窟是那麼了不起的文化遺產,能為它服務是我的幸運。如果再讓我選擇,我也會選擇堅守敦煌。

 

延伸閱讀:

記者手記︱樊錦詩:一見敦煌定終身

 

“致敬改革開放40年 文化大家講述親歷”往期回顧:

第一期︱98歲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紅心塑造英雄 真情培育兒童

第二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改革開放四十年,奮斗著,幸福著

第三期︱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瑪:扎根西藏五十年,一生愛唱這支歌

第四期︱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以歡笑的形式記錄時代

第五期︱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一人一桌一折扇,萬語千言四十年

第六期︱著名作家莫言:在世界文學中融入中國故事

第七期︱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角色雖小,戲比天大

第八期︱著名作家馮驥才:人在書齋裡 心在大地上

第九期︱著名油畫家靳尚誼:七十載耕耘不斷 一輩子畫筆不停

第十期︱李谷一:春晚常青樹 歌聲飄過40年

第十一期︱王曉棠:藝無止境 謙者為勝

第十二期︱陳愛蓮:時代的紅舞鞋永不停歇

第十三期︱李舸:記錄時代前進的光影

第十四期︱李雪健:珍惜“演員”的名號

第十五期︱尚長榮:不負時代,無愧梨園

第十六期︱張良:一輩子做董存瑞精神的傳人

第十七期︱翟俊杰:為中國電影事業永葆銳氣

第十八期︱夏菊花:雜壇金英永流芳

第十九期︱李光羲:為人民抒懷 為時代而歌

(責編:韋衍行、湯詩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